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五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五篇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五篇

導語:四世同堂在對於中國人的家庭觀念進行批評,多少人放不下家庭,最終不得不眼睜睜看着家破人亡,卻連反抗的力量都沒有了。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四世同堂》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四世同堂》讀後感精選五篇

讀後感一:

“假若北平是樹,我就是花,儘管是一朵閒花,北平若是丟失了,我想我就不再活下去了。”就是這樣樸實而又非常到位、形象的話語,深深吸引着我,引領着我一口氣讀完了老舍先生的鉅作《四世同堂》。小說描述了日本人佔領北平,侵略中國期間,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兒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運。

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對於人物性格的刻畫逼真傳神,栩栩如生。在描寫漢奸時,老舍先生顯示出充分的諷刺與幽默才華。冠曉荷與藍東陽是小說中的漢奸形象代表,“無事亂飛是蒼蠅的工作,而亂飛是早晚會碰到一隻死老鼠或一堆牛糞,冠先生是個很體面的蒼蠅。”而老舍先生用極妙的筆法對藍東陽做僞日漢奸時道:“藍東陽的相貌先引起試官的注意。他長得三分像人,七分倒像鬼。日本人覺得他的相貌是一種資格與保證——這樣的人,是地道的漢奸胚子,永遠忠於他的主人,而且最會欺壓良善。東陽的臉足以引起他的注意,恰好他的舉止與態度又是那麼卑賤的出衆,他得到了宣傳處處長。”

作者對於動詞是精益求精——“對大赤包,在表面上,他無微不至的去逢迎。他幾乎“長”在了冠家。” “長”這個動詞的運用,不僅刻畫出瑞豐沒有出息,死皮賴臉的無恥形象,而且將大赤包、冠曉荷的勢利眼表達的清清楚楚。——“看見一個熟人,他的脖子探出多長,去勾引人家的注意。”一般下,“勾引”一次用在女人上,而此處,用在瑞豐上卻極爲恰當,瑞豐好吃懶做,沒有本事卻想要大家關注他的不勞而獲的形象。

老派市民形象中,刻畫的最成功、最富有感染力的是祈老人,他是“四世同堂”中祁家的長者,是守着“老規矩”坐着“老生意”的舊式商人代表。他思想守舊,膽小怕事,頑固地想照陳舊的法規維持全家族的生計。當侵略者點燃的戰火燒到家門口的時候,他還一廂情願地力圖包住自家的安寧。國家和民族的危亡,他似乎置若罔聞。當戰爭初期時,他認不清侵略者的野心,但隨着殘酷的戰爭擊碎了他晚年無憂無慮的幻夢,在心中逐漸萌生了仇恨、反抗的種子。

我最喜歡裏面的祁家第三代祁瑞宣。他善良、正直、具有愛國思想卻又軟弱忍從,既想“盡孝”又想“盡忠”,在他身上體現家庭觀念和民族意識之間的矛盾,還好,最終還是從矛盾、苦悶解脫走上反侵略的新生之路。

而對於北平,幾乎每一段都有作者對於北平季節、風俗、建築、文藝等等深情描述.如老舍先生描寫北平的夏天:“假若不願在家,他可以到北海的蓮塘裏去划船,活在太廟與中山公園的老柏樹下,品茗或擺茶。‘通俗’一點的,什剎海畔接着柳樹支起的涼棚內,也可以舒爽地吃半天茶,砸幾塊酸梅膏,或呷一碗八寶蓮葉粥。願意灑脫一點的,可以拿上釣竿,到積水潭或高亮橋的兩邊,在河邊的古柳下,做半日的垂釣。”

老舍筆下,人不離城,城不離人,北平和北平人,是息息相關的。

《四世同堂》從時間上來說幾乎跨越了八年抗戰的全過程,反映的是抗戰期間北京淪陷人民的苦難生活及其覺醒和鬥爭,小說刻畫了一批漢奸形象,漢奸沒有好下場,也是作家憎恨感情的體現。通過愛國詩人錢默吟,祁瑞宣後來與老三一起抗日等,歌頌民族氣節和中華民族不敢淪爲亡國奴的抵抗精神!

讀後感二:

在小羊圈衚衕演繹着自我的悲歡離合,榮辱沉浮,他們的生活因爲日本人的到來和離去而發生了質的改變。那個以往顛倒是非,硝煙瀰漫的北平……

《四世同堂》開始於抗日戰爭之前那個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光,結束於抗日戰爭勝利的美麗時刻,而期間人們經歷的便是那個最黑暗,最痛苦,最磨練自我的時光,其中一個關鍵詞自然是被中國人民深惡痛絕的日本鬼.,他們所做的種種令人髮指的事以及他們近乎變態的心理,《:SIGN》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爲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爲了升官發財,虛僞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

《四世同堂》裏面那些很具有代表性的漢奸形象十分引人注目。“漢奸”,這個在那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他們只是目光短淺的愛財小人,爲了財出賣了國家和自我的靈魂。他們風光,人們看着恨;但他們死,人們看着卻不是想象中的痛快。“漢奸”是可悲的,因爲沒有了對國家的愛對自我的尊重,他們只是一些迷失了方向的可憐人。而當我讀到幾位漢奸的慘狀後,我開始對他們的行爲慢慢感到疑問,爲什麼,爲什麼他們及至死亡的邊緣仍執迷不悟,硬要把自我向死亡的陷阱裏推呢?或許這是源於他們對金錢、權利的渴望,當中國沒有被侵略的時候,他們無權無勢,而日本人的目的是吞噬中國,俘虜中國,他們明白僅有憑藉漢奸的貪婪以及中國腐朽的封建思想才能到達目的。這樣便給了漢奸們升官發財的機會,而漢奸們又意識到了是日本人給他們帶來了錢與權,理所當然他們更加擁護日本人,而還沒得到這些的,便更會使勁各種手段去討好日本人,這樣便奠定了中國漢奸前赴後繼的情景。

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麼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爲大赤包的女兒,她註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僞、極其自私,不知榮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變了,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使命、愛國的女人!

《四世同堂》分爲三部,分別是《惶惑》、《偷生》和《饑荒》,真實地紀錄了革命戰爭期間中國首都的社會現狀,展現了滿目瘡痍的真實圖景。老舍揭示了人性墮落其後的某些隱含的因子。祁老人在忍無可忍之際最終站起來向日本人發出憤怒的吶喊,然而一旦抗戰結束,他又很快忘掉了自我所遭遇過的苦難,對他的重孫小順子說,”只要咱倆能活下去,打仗不打仗的,有什麼要緊!即使我死了,你也得活到我這把年紀,當你那個四世同堂的老宗。”家族文化的精神重負,沒有人敢站出來,青年人中雖然有一部分充滿鬥志,敢出說話,可是迫於生活壓力還是順從了大潮,苟延殘喘的生活。

其實,老舍在講述這部氣勢恢弘的民族史詩的時候也隱含着期望和期待。文中最終一句,起風了,恰似沒有結尾的結尾,卻讓我們更深的體會出老舍的那份心思。歷史大潮在洶涌澎湃着,中國的命運也將翻開新的一頁,除了嘆息和悲哀,更多的是中國未來的期望!

讀後感三:

《四世同堂》是我讀的最過癮的中國近代文學書籍之一了, 有空暇時間就看, 連續看來一個多星期,給我的衝擊卻是久久不能平靜的。小說以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的時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爲主線,形象地描繪了以小羊圈衚衕住戶爲代表的各個階層、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與生死存亡。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 那一派古老、寧靜生活被打破後的惶惑與震撼,狠狠地鞭打了附敵作惡者的醜惡靈魂, 揭露了日 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更反映出百姓們面對強敵憤而反抗的英勇無畏,弘揚了中國人民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高尚的民族氣節。

謹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任勞任怨的大嫂、文雅略帶憂鬱的瑞宣、由隱士詩人變爲革命鬥士的錢默吟、樂於助人的李四爺四大媽、熱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爺、無聊無恥的瑞豐、陰狠的大赤包、狡猾卻正直的白巡長、一步步墮落的招弟冠曉荷、聰明勇敢的桐芳、藍東陽、胖菊子、高亦陀,最終成爲革命青年的高弟,還有孫七、小崔夫婦、陳長順、小文夫婦、丁約翰……八年的歷史重寫在了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的身上,我們看到的是那個年代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留下了無盡的傷痕。

對有現在人來說,“四世同堂”是家庭和睦、子孫滿堂的代名詞,它是一種幸福,一種美好:老人含飴弄孫,悠閒自在;小孩子輕鬆愉快、茁壯成長。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就是描寫了一個北京普通老百姓祁老太爺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但不幸的是,由於戰爭,他的這種幸福被敵人強行奪走。這場戰爭直到今天提起來仍令人毛骨悚然,它就是日本侵華戰爭。 日本侵華,對於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日本侵略這在中華大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想必每一箇中國人都能夠倒背如流。但是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的罪行真的震撼了你的心嗎?說實話,在沒讀這本書之前,面對南京大屠殺,面對那冰冷的“30萬”,除了感慨日本人的野蠻外,我便無其他的感覺[]。畢竟我生活在和平的年代,畢竟我沒有經歷那一場屠殺。

直到我讀了這本書,直到錢默吟老先生入我的視線。作爲一個文弱的詩人,平時連一隻螞蟻都不肯踩死。就是這樣一個人,在被日本軍帶走以後,被拉去做 電椅,被用皮鞭抽,臉被打腫後,連東西都看不清,嘴裏的牙齒所剩無幾。更悲慘(悲催)的是,兒子在他被捕後因病去世,妻子不堪打擊而自殺身亡。看着錢默吟那被折磨的不成人形的模樣,聽着那皮鞭落下、皮肉裂開的聲音,心裏冒出一陣鑽心的痛。對於這一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不能忘卻,而且我們也更應該清楚,國亡的最終意義了,我們該怎麼去談幸福,去談尊嚴!中國人是有骨氣的,中國人是勇於反抗的。抗日戰爭的勝利離不開千千萬萬個愛國青年。

《四世同堂》中,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錢默吟老先生,不知道爲什麼人們總是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一個老人。單單是他的堅強勇敢,就足以成爲全書的一抹難以忽視的風景。錢老先生是個有文化懂事理的人,這在那個年代是個難得的革命戰士。在全書緩慢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的形象,毅然爲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中國正是因爲有千千萬萬像錢先生這樣的人,才終於站起來走向光明。

《四世同堂》的另一個重點,便是漢奸了。老舍先生筆下的他們讓人讀後對於他們的行爲不禁咬牙切齒,而對於他們的死卻又無法覺得痛快。他們因日本人的到來而生,又因日本人的到來而死。這些漢奸們即使到了臨死仍執迷不悟,這些也都是中國人的敗類啊!如果說漢奸是那個時代所造就的,那麼我想招弟、野求更是當時的犧牲品吧!作爲大赤包的女兒,她註定是不幸的。生活在一個極其虛僞、自私,不知恥辱的小人家中,就算她的本性如何善良、純潔,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她終究會變,變成了一個只會享樂,沒有思想,不懂正義、愛國的女人!在媽媽的引導和妓女們鬼魂的日子中,她墮落了,她不在懂得愛惜自己甚至引以爲榮!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不在是那個純潔的善良的少女了,珍珠港事變之前,招弟的任務是監視西洋人。她,不光能盯住美國人、英國人,還能弄得德國人、意大利人、法國人、俄國人,一股腦的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正所謂“時代造英雄”,時代也可以滅英雄,多少所謂的愛國者,心地善良的人都因爲金錢權利的誘惑而失去了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一點一點地墮落!野求,曾今他也是一位有知識的愛國志士,可爲了維持生計,給日本人做事,不得陷入了兩難境地,家離子散,自我墮落,錢老先生說得好,他是自己給自己挖了墳墓。錢與權對人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

看過《四世同堂》的人一定回想問老舍爺爺,爲什麼不給一個結局其實故事 是沒有結局的,結尾一句“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爺爺的意思了。歷史的腳步始終向前邁進,起風了,但不一定吸沙,可能會打雷,可能會下雨。中國始終邁着腳步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的悲壯歷史,除了嘆息,我們更應該看着預示着的光明的未來。

讀後感四:

《四世同堂》這本書,以日本侵略者入侵、佔領北平直至投降的八年抗戰前後爲時間背景,講述了北平(現北京)小羊圈衚衕各色人物的遭遇命運和選擇,重點講述了四世同堂的祁家的人物命運。在那段暗無天日的歲月裏,面對日本鬼子的侵略,有的人選擇反抗,成爲民族英雄;有的人選擇忍耐,苟且偷生;有的人則成爲漢奸,成爲民族敗類。老舍先生用他的細膩白描,淋漓盡致的講述了當時北平社會的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小羊圈這個地方是北平城的一個縮影,那各個階級的人民是北平廣大平民的代表。在《四世同堂》這部小說裏,他刻畫了六十多個人物。許多人物形象在生活中處處有他們的影子,比如:不願得罪人,一心只想慶得了八十大壽的祁老太爺;有文化又愛國、卻無法拋下家人的祁瑞宣;忠厚善良、爲人老實的商人祁天佑;滿腔豪情、智勇雙全的熱血青年祁瑞全;膽小怕事卻無聊透頂的祁瑞豐;努力付出、無怨無悔的韻梅;樂於助人的李四爺;無恥狠毒的冠曉荷、藍東陽、大赤包、胖菊子、高亦陀等人。還有拉車的,唱戲的,抽大煙的,妓女等等。

其中,不難看出祁瑞宣是本書的主要人物。全書中對瑞宣的心理描寫比其他任何一個人都多,尤其是關於他的心理鬥爭。瑞宣作爲受過先進教育的新一代中國人,知道面對日本人的侵略人們應該奮起反抗,但是他上有年近八十的老人,下有稚氣未退的小孩,作爲祁家的長孫,瑞宣不得不用肩膀扛起四世同堂的重擔,不得不把自己和家人用四世同堂的鎖鏈牢牢系在一起,但愛國之心讓他時刻嚮往着離開,而他的良心又不斷譴責着自己的懦弱。於是他爲了不讓自己憎恨自己,拼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並不斷勸說別的年輕人出城投奔軍隊,好以此來向自己聲明他並不是一無是處的。

小說中也不乏許多漢奸形象。在太平日子中,他們投機取巧地幹着無聊的事情。當日本人打過來時,他們以爲要改朝換代了,就急忙巴結日本人,心甘情願的當日本人的走狗,見到日本人都賠上笑臉,鞠大於九十度的躬。當別地有了反抗戰爭時,他們惶惑不安;當中國城池淪陷後,他們反倒組織各種人遊行慶祝。雖然他們一個個都是那麼可恨,但他們的死讓人覺得既痛快又可悲。大赤包在獄中都瘋叫着她是“冠所長”,冠曉荷被活埋前都對日本人卑躬屈膝。

小說中的一些次要人物也像我們揭示了另一些中國人可悲的一面。曾經拳打漢奸的金三爺,因爲日本人帶來的好生意轉而感激,後來甚至出賣了錢默吟先生。年輕貌美的招弟,墮落成一個出賣肉體的女人,卻還以此爲榮。這些沒有是非觀的行爲無疑是貪念作祟,以致自掘墳墓。

後來,當抗戰終於勝利,人們彷彿纔想起了報仇,結尾幾個小夥子想找日本老太婆報仇的事再次讓人嗤笑和而嘆息:這就是懦弱的中華民族啊!人們已經不怎麼能高興起來了,而年幼的妞子餓死,祁老人抱着屍體悲涼的一幕更是令人心碎。八年的風雨飄搖,戰爭給人民帶來了無盡的苦難,給中國大地留下了累累傷痕。我們不應忘記這段屈辱的過去,要時刻銘記那段冰風冷雨的歷史,創造輝煌的未來。

讀後感五:

我慢慢吁了一口氣,輕輕合上書的最後一頁,揹負着歷史的厚重,彷彿自己正置身於這個顛倒是非,硝煙瀰漫的北平……  隨着整本書臨近尾聲,心中不禁感嘆人的本性在經歷那樣一個年代,承受如此多的磨練後,展現得如此真實,區區一個小羊衚衕,形形色色的人物卻已代表了當時千千萬萬不同心態的中國人,已成爲了那個年代整個中國的一個縮影,有年過半百隻求享清福的祁老人,有被日本人迫害而家破人亡,放棄知識而立志報仇的錢老人,有受過新中國教育卻被舊中國古老陳舊的封建思想緊緊纏住的祁瑞宣,有沒受過多少教育卻很真很純一心爲國的市井小民孫七和小崔,也有爲了升官發財,虛僞的賣國賊大赤包、祁瑞豐……還有很多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徵,但最終,經歷了這麼多震驚、憤怒、喜悅,老舍先生使我仍然相信,惡有惡報,善有善報!

記得《四世同堂》是在自己小學時代第一次讀的,不過那時候體會不是很深,很多情節已經不記得了。現在中央電視一臺正在熱播《四世同堂》,勾起我許多感想,決定重讀一遍原著。花了3天時間,終於把《四世同堂》讀完了,很 受感觸。終於明白爲什麼自己那麼固執,每次和朋友爭論對日本人或美國人的看法的時候,我的說辭會那麼偏激。儘管在全球化的現代社會,我們不得不和他們打交道,使用他們的產品,但是想要從我嘴裏吐出一句讚美他們的話,那是不可能的。在我的記憶裏,我從沒說過他們一句好話,因爲我不是政客,更不是外交官,我只是一名熱血的純粹的中國青年。我所受的教育根深蒂固,讓我明白了我們自己民族所受恥辱的歷史,記住了自己的先祖心中所藏的仇恨,我想我也會讓自己的下一代明白這段歷史,記住這種仇恨。無論世界如何變化,我想我們國家都不要大意,永遠不要相信敵人的眼淚和巴結的笑臉。利用和平時代,把自己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打造強大的軍事力量,這樣,就算我們沒有侵略別人之心,也要有足夠的力量保護我們的國家和人民,防止別人侵略,防止悲劇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