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2W 次

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寄語:西漢的劉向有句名言:“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教師雖然不言愚鈍,但讀書,可以讓你充滿內涵;可以讓你變得深刻。讀書,使你聰慧;讀書,使人明理;讀書,使你站得高看得遠,使你的見解和視野更加開闊。面對學生捫心自問我準備好了嗎?感到不足,讀書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分享給本站的忠實讀者,要想改變命運,任何時候你都可以選擇讀書來充實自己!

1.《教師專業成長》有感

2010年5月份,我榮幸地被推薦爲廣東省骨幹教師,6月底在華師第一階段的培訓期間,第一次領略了劉良華教授那幽默、睿智的講演風格。因爲很喜歡他的課,所以當我看到一位素未謀面的老師手裏剛好捧着劉教授的一本叫《教師專業成長》的書時,我情不自禁地跑過去冒昧地問他借看了5分鐘(不好意思讓人家等着我看書)。然僅此5分鐘,“專業素養”或叫“專業智慧”和“人格魅力”這兩個概念就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因爲劉教授在書中說這兩樣東西塑造了我們心目中所期待的好老師的形象。也許自己正是很想做一名真正的好老師,並且一直在努力着,所以我非常贊同劉教授的這個觀點。

2010年10月份,當我們興奮地來到深圳沙頭角中學李紹平名師工作室參加第二階段的跟崗學習時,沒想到李老師送給我們的第一份禮物竟然就是劉良華教授的這本《教師專業成長》!當有機會再度拜讀劉教授的大作後,我對他的風格越加喜歡了,讀他的講演錄,彷彿就在聽他現場演講,語言很樸實,案例很詳實,語句中透露着幽默、飽含着真情,一個個的理念不斷地飛入我們的腦海,一口氣看完整本書,越是對劉教授個人淵博的學識、教學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他不就是我心目中的一位好老師麼!雖然我根本無法與他相比,但我覺得我也適合形成跟他類似的教學風格,所以我會一點一點地慢慢地學習,通過自己在教育教學上的行動研究,促進專業成長,所以我一直在學習、我現在正在行動、不久的將來我還要發表!

2.讀劉良華教授《評價的祕密》一文有感

湖北一所“子弟中學” 有一位周老師,教化學。個子很高,又英俊,很受學生喜歡。但這個老師有個毛病:上課時,他從不拿正眼看他的學生。一旦上課,眼睛就牢牢地盯着右邊的窗戶,即使提問學生,眼睛也是牢牢地盯着右邊的窗戶,不會正眼看他的學生。

以上所提的周老師是劉良華教授在《評價的祕密》一文敘述到課堂教學的反饋和矯正的“現場感”時所舉的一個例子,給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感觸也極深。

像周老師這樣的老師,我們學校也有。他們在上課時,或者看着天花板,或者看着牆壁,或者明明是看着學生,卻視而不見,自顧自地講課,全然不理會學生。

上學期我隨堂聽了同年級一位老師的課,這位老師由始至終手捧着教案自己在講,很少擡起頭來正眼看學生。這樣的課即使教案准備得很充分,也不成功,因爲她沒把學生裝在心裏,因爲課堂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作爲教師,就要善於觀察學生面部流露出來的表情,從而把握他們的思維脈搏。當學生表情反映出困惑(皺眉、目呆、啃筆頭……)時,說明學生已經碰到不解的難題。這時,教師如果不注意觀察學生,沒有發現他們的困惑,未能及時爲他們排憂解難,只顧滔滔不絕地講解下去,就會無意地給學生積蓄疑難,增加他們的困惑感,使他們產生厭學怕學的情緒,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述:“現場感”意味着這個老師既沉浸於自己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激情中,又經常從自己的教案、講課思路和講課激情中抽身出來,擡頭觀察、閱讀他面前的學生。具有“現場感”的教師總是善於從教學的現場捕捉調整教學的信息。這樣的教師纔是好老師。

3.讀劉良華教授《教師專業成長

一個好的老師,他之所以受學生的歡迎,是因爲他有課程智慧。什麼叫課程智慧?這就是說,這個老師上課的時候,他講的知識比較豐富,讓學生感覺到有足夠的信息量,而不是貧乏、簡單。要做到這樣,劉良華教授給我們提供了三條建議:建議一.吃透教材。教材是經過審議的,審議通過後,再做教材。每一個出版社在做教材的時候,都要聚攏很多專家的智慧和優秀中小學老師的智慧。所以,先要吃透教材,然後再超越教材,這是最基本的前提。建議二.補充教材。以加法的態度對待教材。我們可以適當增加,補充相關的資料。建議三.更新教材。以減法的態度對待教材,把教材裏不好的東西刪減掉。

教師讀書筆記1000字

4.教師讀書筆記

一位優秀的教師應該是一個出色的“課程工作者”,他不是一個簡單的“教教材”的人,他首先是一個“調整教材”、“補充教材”或“重新開發教材”的人。優秀的教師總是在調整、補充或開發教材,或者說,優秀的教師一直在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我們的學生多麼期待有這樣的好老師啊。而我們的老師們卻總是在抱怨:今天,我在上課的時候學生們一點都不配合我,堂上提問他們問題時一點反應也沒有,叫他做練習時他也不做,有的甚至在做別的科目的作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點也調動不起來。當然,有的學生確實是不愛學習,不守課堂紀律。然而,我們的老師也該反思一下:是否我們的教學內容太難、太多了,太枯燥無味了,讓學生聽不懂、跟不上了,讓學生厭煩了,放棄了。還是我們的教學內容太簡單了,太少了,讓學生不屑一顧了?

作爲老師,我們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動態,依據堂上學生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沒有不想學好的學生,也沒有不想教好學生的老師。讓我們共同努力,爲社會貢獻更多的人才。老師們在上課前必須認真備課,也就是說去了解教材,吃透教材,在掌握了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後,再從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整合教學內容,或增加,或減少,進而成爲學生最受歡迎的老師。

讀盧梭的《愛彌兒》有感

盧梭的《愛彌兒》寫於1757年,是一部關於教育學說的名著。此書主要敘述了虛構的貴族子弟愛彌兒從出生到成年各個時期的生理心理特徵,成長過程和教育方法,形象生動,是現代教育藝術的理論傑作,本書讓我開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視野,啓諦了我的思維。盧梭的教育思想是從他的自然哲學觀點出發的。他認爲人生來是自由的、平等的;在自然狀態下,人人都享受着這一天賦的權利,只是在人類進入文明狀態之後,纔出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平等、特權和奴役現象,從而使人失掉了自己的本性。這種思想貫穿於整本愛彌兒。的確,在現代教育中,尊重兒童的天性和個性發展,我覺得非常重要,特別是當代中國教育,小學生比初中生累,初中生比高中生累的現象到了非改不可的程度了。我們幹了太多不尊重孩子們的生理和心理髮展程度而過早或過多的把一些知識或要求強迫孩子們去接受,從而使很多孩子們很早就失去了童年,沒有幸福的童年當然也就沒有幸福的人生!我們常常做的事是在拔苗助長,其實很多東西要尊重孩子們的興趣和愛好,讓孩子們順着自己的天性去發展。因此也就涉及到一個評價問題,爲什麼對所有孩子要用同一個尺度去評價?孩子們的天性當然存在着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在文化知識學習上稍微差一點,但在其他如科學知識或藝術知識或動手能力方面要強一些,我們何不在他天性發展的優勢方面給予引導,讓他發展得更快一些,走得更遠一些,文化成績差點有什麼所謂?所以當代教育的悲哀也就在於此,我們只承認單一的成功(考試成績的高低),而不是豐富多彩的人生!

當然對於盧梭的自然法則中有些方面我認爲也有不是很合適的地方,要知道學生們在成長期中是生活在社會中而不能脫離社會,因此不可能完全的“自然”,他們一生的成長中受到太多的社會的負面的影響,如何把這種影響消減到最低,也是在對學生的教育所要考慮的問題。

還有,學生必須有強健的體魄,一個沒有強健體魄的青年是很難有一個健康的心理和高貴的靈魂的,所以盧梭提出的對孩子的體魄的要求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等這些方面對我們的教育都是一個很好的啓示。

5.《父親教育---決定孩子的一生》

在本書的開篇第一個標題就是: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教師。看到這句話,吸引了我讀這本書,書中對父親是這樣說的,“父親是什麼?是一個名詞,也是一個稱謂;是一個家長,也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是一棵大樹,也是一座山峯……”,我看這本書由此想到了現在家庭教育的缺失,尤其是父親教育的缺失,據我所瞭解,有些父親不太熱衷參與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總認爲是母親的事情,父親們還認爲家庭裏父親教育不太重要,一切有學校教育在擔待。

的確,學校負有對學生不可推卸的教育責任,可是殊不知,孩子的第一個老師就是自己的父母,特別是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可是非常之大。如書中所提到的,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成,如果父親做事有條理,守規矩,小孩自然也就養成有條理,守規矩的習慣。同時父親的果斷,剛毅等等,這些意志品質都會影響到小孩的一生,所以想到很多小孩從小沒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家庭難以受到正面的影響,到了學校之後,教師在這方面就會辛苦很多,因此,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知識的同時,有時還要擔當小孩缺失的家庭教育之責。如在鑄造孩子優秀的從格魅力方面,培養孩子注重禮貌,鍛造團結協作的精神,特別是小孩的情商與智商的同等地位。其實關於孩子情商的培養這一點,不僅很多家庭教育忽視了,學校教育也忽視了。智商可能我們大家都注意得比較多,但情商卻往往不太注意培養。情商(EQ)也就是情緒智力,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來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以往認爲,一個人能否在一生中取得成就 ,智力水平是最重要的,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學生學習成績也就越好。但現在心理學家們普遍認爲,情商水平的高低對一個人能否取得成功也有着重大的影響作用,有時甚至超過智力水平。人們總以爲智商的高低可以預測孩子學業成績的優劣,其實,影響個體發展的因素很多,高分低能現象非常普遍。被學校認定爲組織紀律、學習成績都差的“雙差生”,有很大一部分走出校門後,在事業上的成就不比學校認定的好學生差,有的甚至能更好的適應社會。

書中提到“雙差生”這個問題的確引起了我的思考,也就是說學校教育現在學生情商培養方面是有缺失的地方,爲什麼會出現“雙差生”,是什麼標準把這把孩子定義爲“雙差生”,有沒有更好的辦法讓所謂的“雙差生”不再有,很多時候是我們在成功教育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夠同學生分享他們的每點每滴的成功,使學生從小就受到太多的挫折,體會不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他們就開始抱有自暴自棄的心理,從而最終被學校定義爲“雙差生”,我們在對孩子的評價體系上存在諸多的缺陷,不能以一個孩子父親的心去體會、去看待學生,所以纔會產生我們所說的“雙差生”,其實在學校對學生應該建立多方面的評價,有的孩子成績不好,但他在其他方面,比如活動方面,組織能力方面,在動手方面可能有他的優點,而這些東西往往被過於強化的文化成績的評價給掩蓋了,所以孩子體會不到成功。還有孩子的一些冒失的行爲可能是爲了掩飾學生心理中深層的一些東西,但我們學校教育往往忽略了,給貼上一個不守紀律的標籤,所以孩子最終成“雙差生”。

書中還提到的關於孩子的創新意識的培養,其實現在的學校教育,由於考試的因素,由於標準答案的因素,使得學生在上小學開始,創造性的思維就受到禁錮,往往一冒出點創新思維的火花就被老師給澆滅了。而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沒有未來[]。創新意識主要是指自然界和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具有好奇心,不斷追求新知,獨立思考,會發現和提出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我想創新的核心就是要有好奇心。這裏我想到了媒體報到的關於國外一名家長告幼兒園的故事:講的是一個小孩上幼兒園不久,他奶奶指給他看戶外一些圓形的東西,結果小孩回答都是字母O,小孩的奶奶因此把幼兒園告上了法庭,說幼兒園的教育有問題,把她的小孩的創造力給泯滅了,圓形的東西本來能夠代表很多東西,不僅僅是字母O 啊!像這樣的教育在我們國家的學校教育可比比皆是,如此下去,一個國家的未來堪憂!

我從這本書中讀到的東西還很多,我不僅是以家庭教育應該怎麼做去讀這本書的,由這本書,我更多的是想到我們現行的學校教育要改進的東西的確還很多!

6.教師應如何做到及時反饋

劉良華教授在《教師應具備哪些教學智慧》裏的授業部分提到學生迷戀上網絡遊戲的原因是網絡遊戲能及時反饋,讓學生從遊戲的過程中感受到一種成就感,不斷讓學生看到下一步的希望。他的這個觀點對我觸動很大,也使我反思:作爲教師,我們應如何做到及時反饋,提高課堂的有效性?接下來我就這一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教師要及時批改學生的作業、作文、試卷,給他們一個評價。正如劉教授在書中提到的:通過這種及時的反饋,可以幫助他們及時反思自己做對、做錯的原因,讓他們從中受到啓發、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不斷地激起他們學習的興趣、熱情,推動他們朝一個又一個更高的目標前進。

其次,教師要會問課。很多教師在每次教學後也有過問課,問自己上課有哪些不足,哪些地方處理得比較滿意,問問同事對自己上課的意見,想要通過這樣的問課,來改正自己的教學,以求精益求精。但我認爲單在課後問、單向自己及同行問是不夠的,我們應“課前問、課中問、課後問”,應問學生。

1、課前教師要問自己“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上課?”“應該怎樣上好這堂課?”“這樣上是不是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可能會有哪些突發性事件,該如何調控?”如此等等,通過這樣問課,我們就可以知道自己要給學生一個怎麼樣的課堂,應該怎樣上這堂課,如何科合理地使用教材。

2、課中教師要不斷問自己:我實現教學目標了嗎?我控制教學節奏了嗎?我處理好突發事件了嗎?教師只要在課堂上學會了“捫心自問”,就可以適當調整難度和節奏,遊刃有餘地調整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教學隨時併發出智慧的火花,充滿生機和活力。我覺得自己在這一點做得不夠,今後我應加倍努力。

3、課後教師要及時反省、反思本節課的效果,不斷詢問自己:語言精彩生動嗎?讓知識走進課堂了嗎?教學效果達成了嗎?學生從這節課學到了什麼?遇到了什麼問題?形成了哪些能力?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敗筆之處在哪裏?對於成功之處,我們要及時捕捉瞬間的靈感,抓住智慧的火花,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對於敗筆之處,我們要認真思考、回顧、梳理,並對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尋找補救和改進措施。

4、問學生就是在下課後不要急着走,找幾個學生聊聊,向他們詢問從課堂中學到了什麼,老師準備是否充分,課堂感覺如何,還有什麼樣的問題以及希望老師以後怎麼上課。通過向學生求教,下一步該怎麼做,教師的心裏就有譜了。

我認爲只要教師能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能把問課當成習慣,教師就可以營造出一個親切、和諧、生機勃勃的課堂,課堂就會成爲學生喜歡的陣地,課堂的有效性也就提高了。

做善於賞識學生的教師

劉良華教授在《教師應具備哪些人格魅力》中提到:渴望賞識是人性的弱點,也是人性的優點,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無一例外都渴望得到別人的賞識。一個人要是在他的一生中沒有遇到過幾個好老師,他這一生就基本上沒有希望了。

對於這一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同時也讓我回想起我的恩師-陳子增老師。陳老師是我讀高一時的語文老師,當時他很瘦,個子很高,給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弱不禁風,但他的眼睛很大、很敏銳,在課堂上,學生點滴的亮點都會被他發現,並大加讚賞。從初中起,我就很怕寫作文,因爲每次寫作文時,我都不知道該寫些什麼。記得高一第一學期第二次月考後的第3天,陳老師把已改好的卷子發下來,同學們就立刻相互看成績。我還沒來得看卷子,我前排的一位經常搗蛋的男生就搶了我的卷子來看,我聽他突然大喊起來:哇!你真厲害!作文竟然拿到10分!”(當時的作文滿分是40分)其它同學立即大笑起來。我記得我當時的臉煞白,我覺得自己羞愧得無地自容,恨不得能挖個洞鑽下去。第二天,陳老師講作文時,抽了好幾個學生的卷子,我的也包括在內,當時同學們的目光都往我這邊掃,似乎在等着看老師怎樣修理我,等着看我的笑話。但令大家“失望”的是,陳老師把我的作文投影在屏幕上,叫全班同學齊讀,然後問他們:“你們覺得這篇文章怎樣?我覺得這文章很不錯,觀點明確、條理清晰,結構嚴謹。我希望同學們在今後寫作文時,要好好學習她這方面的優點。這篇文章之所以拿不到高分,是因爲沒有相關的材料來支持觀點。只要她今後能多看書,多積累材料的話,我相信她今後的作文一定能拿高分”。陳老師這句話,像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田,我覺得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從那以後,我愛上了讀書。每次考試,我不但作文能拿到高分,而且語文的整份卷的成績也在不斷地提高。高考時,我的語文成績在全校排第二名。結果,我被華南師範大學錄取了,成爲村裏的第一位女大學生,這徹底改變了我的人生。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爲我遇到了一位善於賞識學生的老師。

在平時,我們總會聽到教師們在抱怨自己班上的學生有多差。我想教師們應好好反省一下:到底是誰製造了差生?一個經常批評學生的老師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嗎?學生不是神,他們也渴望得到家長、教師的賞識。通過賞識,我們可以讓學生體驗到教師對他的關注和關懷;通過賞識,可以幫助教師贏得學生的信任和喜愛;通過賞識,我們可以讓學生獲得情融融、意切切的心靈感受,這種感受會轉化爲積極向上的原動力,燃起學生的希望之火,喚起他們的進取心,讓一個平庸的人變得偉大。所以,教師不要吝嗇自己的賞識,要做一個善於賞識學生的教師。

7.讀《教師人文讀本》有感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爲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爲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爲金錢去奮鬥還是爲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新教育也教育了我,是新教育實驗學校讓我伎頰餉炊啵恰督淌θ宋畝簾盡啡夢宜伎頰餉炊唷N倚老駁胤⑾?我進步了.謝謝新教育給了我成長的舞臺。我喜歡我現在擁有的一切:學生、工作、家人、孩子。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信息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爲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