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烏合之衆》讀後感精選3篇

《烏合之衆》讀後感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烏合之衆》讀後感精選3篇

《烏合之衆》讀後感精選3篇

導語: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烏合之衆》讀後感,歡迎閱讀。

篇一:

這本書寫得真的非常好,把羣體的特性寫得十分清楚了當。非常佩服作者的深入研究,有很多觀點都讓人看上去不由得贊成。

羣體是個可怕的存在,由於它自身的特點,使得它常常會非常危險。羣體中的人們由於身處其中,自身的判斷力和智慧不再有用武之地,因而時常會做出一些從理性的眼光看來十分不可理喻的事。如果我們能瞭解它本身存在的弱點和特性,並加以利用,不難去實現領導的功能。然而也僅止於此,不可能由於個人的能力對它做出太大改變。

此書前半段比較枯燥,大多在介紹羣體及其相關概念,後面部分就變得生動起來,通過對犯罪羣體、陪審團、議員、選舉人羣等不同羣體的詳細分析,再加之生動的案例,變得非常耐讀好看。

此書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經常引用法國大革命爲例,大概是因爲作者本身是個法國人,對這段歷史也是印象深刻。還有一點使我震驚不已,作者在反思羣體缺點時,常常會代入法國,對此表示憂心,可謂自省其國,反觀本國,除了給別人作爲反面例子外,什麼時候我們纔會學着去反思自己的不足呢。

在寫教育的那部分裏,討論到當前填鴨式教育的不足,和我國的國情基本符合。小時候就在想,爲什麼大家不能一開始就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呢。有好多東西,從小就學起,反反覆覆,但是到最後除了應付考試並沒起到其他作用,既不能幫助生活也不能幫助工作。實在想不通這種教育有什麼好處。結果導致,專業領域人才極度匱乏,大家從小就是白受了十幾年的教育,我很贊同那句話“真正的能力在於判斷力和經驗,在於創新”,而這些都是從應試教育裏學不到的東西。

我想大部分的中國大學生們,其實都是十分迷茫的,因爲他們(包括我)從小被灌輸的思想裏就是好好學習、好好考試、找個安穩的工作過一輩子,並沒有關於人生意義的指導,導致的結果是大多數人就這樣渾渾噩噩的過了糊塗的一輩子。人的思想想要超出社會教給你實在是太難太難,無法超前,就好像眼前永遠蒙着一塊布,怎麼可能由此摸索着找到光明呢?一想到自己也處在這樣的桎梏中,甚至掙扎無力就有深深的挫敗感,也許我無力改變什麼,我能做到,也只是努力的睜亮自己的眼睛,努力的前進。

篇二:

《烏合之衆》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勒龐,是一位法國人,他在書中層層分析,逐步推進,明確指出個人一旦進入羣體中,他的個性便被湮沒了,羣體的思想佔據統治地位,而羣體的行爲表現爲無異議,情緒化和低智商。他也在書中例舉了大量的例子來論證他的觀點,而我在讀完這本書後,針對他的觀點我也存在着不認可,但是回想起自己所在的社會,不也處處存在他所說的“羣體化”現象。

就從當前疫情來看,社會自發性的進行捐款,許多明星也參與其中,但總有人會跳出來說:“你一個大明星就捐這麼點?這麼摳門的!”慢慢地、種種話語接踵而來,形成羣體對捐款者人身攻擊,從而形成道德綁架,然而這些羣衆也是從個人觀點向輿論中心靠攏,思想慢慢被同化。但平心而論,這些明星捍衛自己的`財產有何不對,但公衆情緒此時處於高度敏感,他們只會覺得有錢人就應該多出錢,但是無論出多少錢,羣體只會認爲出的少了,從而引發“衆怒”。這羣體中每一個人就如一滴水匯入了整個河流,河流依然在,但這滴水卻再也找不到了。

在這本書中作者總是用一種絕對性的詞語來敘述,雖然他在書中例舉了大量的例子來證明他的觀點,但我始終覺得還是比較武斷。並不是所有的羣體都能同化每個人的思想,個人的思想還是佔據主導地位,就如一顆沙粒他哪怕匯入了沙漠,可他還是那粒沙,始終都能找到。

讀完《烏合之衆》這本書讓我們接觸到了羣衆這種行爲、心理產生的原因。但是我認爲每個人都應保持自己的批判精神、懷疑精神,永遠不要隨波逐流,成爲“烏合之衆”。

篇三:

《烏合之衆》是法國社會學家古斯塔夫.勒龐,於1895年首次出版的一部研究羣衆心理的著作[]。

開篇就是一個定義:許多人湊在一起,就叫羣體。羣體是個活的生物,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即羣體心理。

接下來,陳述羣體的特徵:衝動,易變,急躁,易受暗示與輕信。

本書語言簡單通俗直接,一路讀下來的感受,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看着書上總結的羣體特性,聯想着現代中國發生的紅衛兵破“四舊”、以及文化革命中的種種惡行,還有近期新聞中的各種羣體事件:例如砸“日系”車輛、各種傳銷組織等。對於勒龐的總結,我內心是頻頻點頭。幾乎認同羣體就是野蠻的原始人。

不過合上書,再仔細推敲,如果許多人湊在一起就是羣體,那麼學校,是一個羣體。公司是一個羣體。一個讀書會,也是一個羣體。一支保護國家,抵抗外族侵略的軍隊也是一個羣體。難不成,我們都生存在野蠻的原始社會中。

我想,一些羣體表現出來的野蠻個性,並不是因爲羣體的特性使然,而是組成羣體的個體或者羣體“領袖”的個性與野心決定的。

不同的羣體會有不同的特性,把羣體統稱爲烏合之衆,顯得簡單粗暴。書中列舉的各種例子,只選取符合書中描寫羣體特性的歷史事件,更多不符合特性的歷史事件就未被提及。

儘管書中的觀點顯得偏頗,但依然是值得認真讀的一本書,其中很多觀點更是爲我們敲響警鐘。

比如,書中談到“只有靠形象思維得來的簡單觀念,纔會讓羣體盲目輕信。只有簡單而明瞭的觀念是被羣體接受的。”進而書中提到“在渴望理想的心靈裏,科學是有所欠缺的,因爲它既不敢做出過於慷慨的承諾,也做不到像幻想一樣撒謊。”爲什麼謠言可以漫天飛舞,傳銷的領導者能讓加入者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因爲他們加工、描述的景象彷彿觸手可及。而我們自己也確實是很容易接受那些清晰的圖景,對科學深邃的邏輯缺少一種耐心的探索和理解。

正如一面雙刃劍,《烏合之衆》能讓人警醒,也能讓野心家找到掌控羣衆的方法。它提到“只要掌握了影響羣衆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書中談到如何讓羣衆接受自己觀念,”改造,改造的方向必須是低俗化和簡單化。”

我們總是生活在羣體之中,本書提醒我們跳出羣體之外,冷靜的觀察我們所處的羣體,冷靜的分析羣體中的領袖,若“領袖”的動員手段,只是“斷言、重複、傳染”,那我們可能就要逃離這樣的羣體,這樣的羣體可能就會有野蠻的特性。

讀完此書,我更清晰的理解潮流、謠言及恐慌。

《烏合之衆》,從初讀時的驚心動魄,到合上書時的冷靜。保持獨立思考,不論何時何地,如此重要。這就算是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