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K 次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一)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

談起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時,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趙雲!”

自古以來,趙雲就以一個英勇善戰、忠心耿耿、智勇雙全的人物出現。

作為一個“三國迷”,就不能不瞭解你喜歡的人物。下面我簡要地把趙雲的生平說一下。

趙雲,常山真定人,字子龍,壽七十二歲,身高八尺餘(約合180釐米)。在《三國演義》裡面,趙雲在袁紹和公孫瓚交戰時期登場,剛登場就顯示了一下威風,不但救了公孫瓚一命,還跟袁紹手下大將文丑打了個平手,一下就滅了袁紹的威風。第二天,趙雲打得袁紹潰不成軍,甚至把田豐這個“剛而犯上”的剛烈謀士打慌了,幸好袁紹要死拼下去,才好歹把趙雲殺回去了。可是沒過幾天,趙雲又覺得公孫瓚“亦袁紹等輩”,找了個藉口回家了,然後投奔了劉備。

從這打住算,趙雲已經換了兩次“老闆”,頭一次是袁紹換成了公孫瓚,然後又由公孫瓚換成了劉備。當時劉備跟曹操完全唱反調,一個一貧如洗,一個殷實富裕;一個人才凋零,一個人才濟濟;一個一無所有,一個土地萬里。結果劉備被趕得亂跑,後來總算請來了諸葛亮,沒想到還是被趕著跑。

當陽之役也就是長板坡之戰可讓趙雲出盡了風頭。一個人救了簡雍、糜竺、甘夫人、劉禪不說,還殺了曹營名將五十多名,滅了曹軍的銳氣。當劉備打劉璋的時候,趙雲又把劉禪從孫夫人手裡搶了回來。滅劉璋也有趙雲的功勞,可他卻只得了一個翊軍將軍的官職。

諸葛亮一出祁山的時候,因為馬謖的失誤而不得不撤退,又是趙雲保護好了物資,理應封一個元帥才對。可是諸葛亮只說了幾句好話而已,但趙雲也沒計較。

趙雲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累死了,從這點不能不為趙雲惋惜,也不能不為諸葛亮的笨而遺憾。有一首詩是趙雲一生的評價,它是這麼寫的:“常山有虎將,智勇匹關張。漢水功勳在,當陽姓字彰。兩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書忠烈,應流百世芳。”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二)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佈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準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鬥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蹟,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評價歷史人物的作文(三)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可歌可泣、大有作為、令人欽佩的人物,其中最令我欽佩的就是最早的革命先行者號稱“國父”的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生於廣東一個貧困的家庭中。他從小就很關心國家大事,對清朝統治極為反對,立志推翻清朝封建統治。長大以後,他建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然後將各革命團體聯合起來,組成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同盟會以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作為革命的綱領。在孫中山的領導下,全國各地的革命運動風起雲湧,最後終於迫使清王朝最後一個皇帝退位,從而推翻清王朝,結束了封建主義在我們中

國兩千多年的統治。

革命領袖孫中山在革命的早期運動中,雖然遭受了很多重大的挫折和失敗,但他不畏艱難,屢敗屢戰,帶領他的戰友們經過艱苦卓越的鬥爭,終於推翻了清王朝和封建主義在中國的兩千多年的統治,成立了中華民國,併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大總統。他破除了很多封建陋習,並提出新三民主義--“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使中國從此進入了新民主義革命時期。

孫中山先生一生為民主革命奔波勞苦,鞠躬盡瘁。為勉勵後來者不懼困難,勇往直前,他在遺囑中寫下“革命尚未完成,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孫中山先生作為中國早期的民主革命先行者,成立中華民國,不愧為“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