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成才 > 勵志成才 > 電影《奪冠》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電影《奪冠》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電影《奪冠》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電影《奪冠》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導語:女排精神是永不言棄的精神,女排精神是勇於拼搏的精神,電影《奪冠》就講述幾代中國女排三十多年的奮鬥歷程。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電影《奪冠》觀後感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電影《奪冠》觀後感心得體會精選3篇

篇一:

女排精神,是對時代的呼應和作答。此刻,宏觀語境清晰地顯示我們所處在“時”與“勢”——這是一個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時候,這更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候。挑戰在前、重擔在肩,就當爬坡邁坎、滾石上山。面對未知征途,郎平指導曾鏗鏘有力地說:“我們要打出精氣神,爲國爭光,我們的目標只有升國旗,奏國歌。”最終,郎平的承諾兌現了。但從承諾到兌現,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而是靠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精神來讓願景一一落地。行走在新時代的我們,要的就是這麼一股子勁!

學習女排精神,以奮鬥拼搏向祖國獻禮。對於中國女排取得的佳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新中國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鬥幹出來的。希望你們繼續保持昂揚鬥志,不驕不躁,再創佳績。”

榜樣的作用是引領,精神的力量是無窮。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女排姑娘那樣,或是在車間生產一線以卓越的勞動踐行工匠精神,或是在田間地頭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火熱實踐,或是在科研攻關中瞄準關鍵領域潛心鑽研,或是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堅守實業報國的追求……每一個人的崗位,都是競技賽場,都應該發揮出中國女排“一分一分咬牙頂,一球一球頑強拼”的精神。以奮鬥拼搏爲最樸素的方法論,我們定能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篇二:

1月19日,電影《奪冠》在北京舉行首映禮,導演陳可辛,監製張一白,領銜主演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等出席。

電影《奪冠》的故事跨越35年,從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6年重返世界之巔,致敬幾代功勳,再現中國女排這支王者之師一路的荊棘與榮光。

據導演陳可辛透露,拍攝80年代女排戲份時搭建了一個實景的漳州訓練基地:“我們把地板一塊塊從漳州福建搬到北京。這些地板上都是當年女排運動員的血、淚和汗。”陳可辛還表示拍攝這部電影時一直用女排精神鼓勵自己,“總會想起郎指導說的,女排精神是什麼?不是一定要贏,而是明知道自己會輸,也要一分一分地贏回來,這是一部帶着使命感的電影。”

鞏俐在影片中飾演郎平,她的表現也獲得了很多觀衆的認可。不過,鞏俐卻透露:“可辛導演找我來演郎指導時,我心裏覺得可能擔任不了這個重擔,因爲在我眼裏,郎指導是全世界很多女性心中的偶像。”爲了演好郎平,鞏俐曾翻閱了大量資料,也去比賽現場觀摩。黃渤也坦言:“我們的隊員全都是真的職業排球運動員,但我們並不是排球專業的人,你要對一位專業人士進行指導、指示,這太難了。”

首映禮觀影結束後,不少觀衆都給予了高度評價。81歲高齡的資深解說員宋世雄激動地說:“我又想起我們中國女排所走過的艱難歷程,特別是1981年世界盃的場景歷歷在目。這部影片反映了中國女排的精神,我向創作人員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謝意,謝謝大家!”

那英則“後悔”沒帶紙巾,感慨電影喚回了她對女排的熱情:“80年代女排奪冠時我才十幾歲,電影喚起了很多年沒有的那種熱淚盈眶。” 從小看女排比賽長大的馮紹峯表示,鞏俐的表演非常精準。

篇三:

女排的影響力早已超越體育本身的意義,不僅是時代的集體記憶,更是激勵國人接續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符號。不僅僅在於金牌,更重要的在於幾十年傳承的女排精神。是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面貌,還在奏響着時代最強音,仍在激勵着當代中國人。

“每一場比賽,我們的目標都是升國旗、奏國歌。”世界盃開賽之初,女排主教練郎平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說道。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雄壯的國歌迴盪在賽場內外,那些賽場上揮灑的汗水,都化作爲國爭光的自豪與幸福。這榮耀的一刻,屬於爲夢想不懈拼搏的女排姑娘,屬於堅韌不拔、砥礪前行的新中國!

發揚《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就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同圓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追求,作爲組工幹部的我們要像女排一樣,將國家榮譽和集體利益放在最高位置,團結一致,密切協作,同心同德,甘於奉獻,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形成同心共築中國夢的幹鈞合力。

從個人角度,誰都向往詩和遠方,但如果沒有一點精神支撐,恐怕就會被眼前苟且磨滅夢想。從國家層面,作爲中國人民砥礪奮進的象徵,《奪冠》所展現的女排精神具有凝心聚力的強大感召力,這正是同心共築中國夢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