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穿過年少的躁鬱風暴:我是“90後”奇葩女孩

穿過年少的躁鬱風暴:我是“90後”奇葩女孩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6W 次

躁鬱症來勢洶洶:青春之河“冰火兩重天”

穿過年少的躁鬱風暴:我是“90後”奇葩女孩

劉可樂意識到自己的家庭跟別人不同,是在2007年的暑假。

那一天,她去同學家玩,打開門,同學的爸爸媽媽手牽手坐在沙發上,正一起看電視,兩人笑意盈盈,對視的目光脈脈含情。

原來,父母也可以這樣!這讓跟父母關係疏離的劉可樂震驚不已。回家後,她問母親:“爲什麼爸爸總是不在家啊?”她沒想到,母親沉默良久,竟愧疚地說道:“對不起,我們離婚了……”

1993年,劉可樂出生在浙江省麗水市,母親是當地醫院心內科唯一的女大夫,父親則在外經商。從記事起,劉可樂就總是一個人,一個人上下學,去奶奶家吃飯,一個人回家。週末,她被畫畫、書法等各種輔導班填滿。母親忙着工作,父親則總不在家,偶爾回來也是跟母親拌嘴,在家裏拿取衣物。

安靜而獨立的成長,劉可樂變成了同學和老師眼中的學霸。只是,有時看到別的孩子跟父母待在一起,她就會覺得孤單。

有一次,她逃掉競賽班的課,去給朋友過生日,結果被母親抓到。母親很生氣,對她實行“冷暴力”。劉可樂覺得母親冷酷無情,她發瘋一般地拿着刀,對母親喊:“爸爸不在,你又忙,我連朋友都沒有了,成績好有什麼用?我只想要朋友啊!”

等發泄完,劉可樂冷靜下來,看着母親黯然的神情,她心中又涌出深深的內疚。於是,她決定不再跟同學鬼混。她向母親提出,想去資源更好的杭州市讀書。

2008年2月,初三下學期,劉可樂轉學到了杭州。就在她被老師預言,一定能考上北大、清華時,一件事情的發生,改寫了故事的走向……

那年夏天,她一個人去靈隱寺玩。快走到靈隱寺門口時,劉可樂被一個高大的叔叔攔住,對方說:“我知道一條小路可以逃票,我帶你走!”劉可樂跟着這個男人往前走,一路上,叔叔一直盯着她的裙子看。走到一處圍起來的欄杆時,那個男人翻過去,對劉可樂說:“我抱你過來!”就在這時,他把劉可樂的內褲脫了。

那一刻,劉可樂趕緊跳下欄杆,從山坡上滾下去。巨大的驚恐,讓她整個人愣在那裏,大腿被樹枝劃破,鮮血直流。所幸,那個男人看到她驚恐的眼神,沒有進一步侵犯她。

事情過去後,劉可樂不敢把這件事告訴家人。直到有一天在課堂上,她得知了“性侵”一詞,從此,她陷入了巨大的羞恥和恐怖情緒中。

學業的壓力,差點被侵犯的陰影,讓劉可樂的情緒漸漸失控。她時而熱情高漲,精力充沛,幾天幾夜不睡覺;時而焦慮恐慌、整夜失眠,想起小樹林的場景,一次次對生活感到絕望。

到了高三,劉可樂這種“冰火兩重天”的症狀已經嚴重到不能正常上課。

2010年10月,劉可樂開始了求醫之路。在杭州幾家醫院,她先是被診斷爲抑鬱症,繼而被確診爲躁鬱症和創傷性後遺症。

拿到女兒的確診病歷,一向堅強的劉媽媽心如灌鉛……

穿過躁鬱風暴:不斷前行才能解脫

2011年3月,母親帶劉可樂去了北京安貞醫院,在那裏,劉可樂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她可以一邊吃藥,一邊去書店看書,情緒變得穩定。父親得知女兒生病後,也開始了反思。那年5月,他去看望女兒,陪她做治療,帶她出去旅遊。劉可樂慢慢懂了,不是父親不愛女兒,他只是習慣了漂泊。

2011年6月,劉可樂回到學校,最終考上北京化工大學英語專業。

那個暑假,她飛去了美國,見到哈佛大學的心理醫生,她問道:“人生的意義到底在哪裏?”醫生卻反問她:“意義的意義,又是什麼?”他還告訴劉可樂:“不要活成一個受害者,不斷前行,才能得以解脫。”醫生的話,讓劉可樂醍醐灌頂。

2013年,劉可樂告訴醫生:“我覺得自己好了,可以把藥停了。”醫生沒有制止她,只是提醒她,這樣做,停了以後可能還會復發。

停藥後,劉可樂也曾遇到不適症。每隔兩三個月,她都會恐慌發作,出汗、發抖,蜷縮一團,極度缺乏安全感。這時,她會喊男朋友陪她躲起來,看各種心理學、療愈的書,她告誡自己:“不要恐懼脆弱,脆弱也是一個出口,不要怕它,擁抱它。”在男友的陪伴和一次次心理暗示下,劉可樂平穩度過了每一次恐慌期。一切變得好轉。

大二下學期,因爲託福成績優異,綜合素質名列前茅,劉可樂獲得了去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做交換生的資格。在加州,她遇到不戴有色眼鏡看她、鼓勵她好好生活的羽毛球友,還跟着同學參加哈佛大學的實習項目。大三,她獲得了去香港大學的交換名額……豐富多彩的求學生涯和社會實踐,讓劉可樂看到了世界的廣闊,也被一次次善待。她終於意識到:心理疾病,它是一個詛咒,還是一個饋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己。

活成喜歡的樣子:我是“90後”奇葩女孩

大學畢業後,劉可樂先後去了幾家公司,做公關,做項目,常常熬到凌晨3點,累得吐血。可是,每個不想起牀,不想上班的早晨,想到父親的破產,想到自己的誓言,便一次次逼自己去工作。

工作半年後,劉可樂便再也沒有找父母要過錢。2016年,她憑藉流利的英語、驚豔的文筆,入職了媒體人馬東的米未傳媒。

2018年2月,劉可樂參加了《奇葩大會》節目的錄製。在現場,她分享自己與躁鬱症抗爭的經歷。她說:“躁鬱症本身是社會貼在你身上的一個標籤,如果你接受了那個標籤,就恰恰忽略了你對自己的看法……這個世界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條條框框,它就是告訴你不必格格都入,不必每時每刻人地皆宜。”

演講最後,她說:“我承認我過不好這人生,或許這就是人生的意義所在吧!”

演講播出後,躁鬱症成了網絡熱詞,劉可樂也一下子成了熱搜第6名。很多網友跑到劉可樂的微博和公衆號平臺,告訴她:“可樂,謝謝你的演講,給了我無窮的力量。”這滿滿的善意讓劉可樂熱淚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