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關於端午節的抒情散文精選三篇

關於端午節的抒情散文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關於端午節的抒情散文精選三篇

關於端午節的抒情散文精選三篇

導語:年年有端午,歲歲人不同,端午節有的人喜歡發表一些文字來抒發一下自己的情緒!也有人喜歡閱讀關於端午的散文。今天我們來看一下端午節抒情的散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歡!

關於端午節的抒情散文精選三篇

【第一篇】端午隨筆

散文作者: 程慶昌

很長時間裏,只知道端午節與屈原相關。剛唸書的時候,老師就言之鑿鑿,五月初五端午節就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但滿眼都是喜慶的氛圍,看不到一絲傷感的影子。心裏不免納悶,又特別享受這樣的喜慶,尤其是,這一天就是平常的莊戶人家,也可以品嚐到因爲節日到來所凝結的幸福滋味。

來到江南,才知道這端午佳節還另有一說,在古吳越的土地,如今的江浙一帶,廣爲流傳。那就是,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含冤而死的吳國大夫伍子胥。伍子胥歷史上有記載,爲過韶關一夜白了頭髮,可還是沒落個好下場,被吳王賜死,沉屍水底,最後變成了濤神,百姓爲了緬懷他,五月五日迎濤神,漸漸演變成了如今的端午節。

不管是鬱郁不得志自沉汨羅的屈原,還是冤死被拋屍江水的伍子胥,都已經隨歷史漫卷,成了一種記憶,一種追溯,一種中國文化沉澱裏的傳承,而矗立了兩千多年的這個日子,翻新出許多生活的韻味;於歷史的沉積中,享受生活的五彩斑斕、和風惠物和芳香濃郁;快何如哉?

年少的時候,平常鄉下的端午節,更叫人念念不忘,記憶猶新。

家在山區,這糉子,未必年年都包,但鹹鴨蛋、鹹鵝蛋年年都不會少。母親會爲這,每年都早作準備。每年的春夏,見了下鄉串戶賣雛雞雛鵝的人,母親一定會每樣挑上幾對,精心巴意地養着,長大了,鴨也好,鵝也好,都能下蛋。有時候,也自家孵一些,只是比買要繁瑣得多。所以呢,這鴨蛋、鵝蛋都是自產的;母親會選一個結實的瓦缸,涮得乾乾淨淨,盛上井水,把鴨蛋鵝蛋洗的乾乾淨淨,放進缸裏,加鹽,醃漬起來。做鹹蛋,有技巧。時間太早,等到五月端午,吃的時候太鹹;遲了,未免又少了些成色,不夠入味。母親總是把時間拿捏得恰到好處,每一年端午煮出來的鹹蛋,鹹淡適中,蛋黃又都浸出了油,剝開,都是黃爽爽的油,吃在嘴裏,沙朗得很。

另外,一般的年份,新麥已經收了。跟七姑八嬸一樣,母親會淘些麥子,攤在竹匾裏曬乾,去磨坊加工成粉。在端午這一天,蒸饃,或者幾戶人家約了,請有能爲的人,炸油條或者麻花。瞧着鄉村小路上來來去去老老少少的臉,都寫滿了喜氣。日子的味道,於這些時候,渲染得淋漓盡致。

出了嫁的女兒,一般,這一天都會回孃家。自然不會空手,少不了一些禮物,美其名曰“送端午”;於是家家的廳堂裏,又多了歡天喜地的說話聲,被逗得不耐煩了的孩子的哭鬧聲。這些聲音,和院子裏的掩不住的清香,把莊戶人家的快樂和滿足,書寫得惟妙惟肖。懸蒲掛艾,自然是少不得的事。菖蒲長在池塘裏,艾葉樹在地邊田角,頭一天,就被割回家。用彩色的線紮成一小束一小束,掛在門邊上。雖然山村的人家,幾乎沒見過龍舟,但這端午節的味道,一樣芳香襲人。

飲雄黃酒,薰白芷,大約興盛於江南地面。江南多水,溼氣濃重,又值梅夏時節,這雄黃酒,有去溼通筋的功效。正好調節身體,活筋絡骨,老祖宗的高招,就是把一些簡單的事理融在一起,讓人在享受節慶的時候,又不疏於對自我的調養,這何嘗不是一種文化,一種心口相傳的博大精深。

似乎在我的記憶裏,沒有看見父兄酌飲雄黃酒的場面,但酒的醇香,這一日,從家家的院子裏溢出來,整個鄉村都是愜意的酒香。尤其是讀了書,知道了許仙和白娘子的事。對這雄黃酒,竟多了些恨意,要不是那杯雄黃酒,白娘子也不會露出原形,這人妖的愛戀,也不會被法海戳穿。這茫茫人海,不又多了一宗愛情的絕唱?但不管我是爲何不情不願,這端午的風俗,流淌不衰。年歲漸長,才明白是自己的無知,然這年年的端午節,依稀會想起那個亦人亦仙的白娘子,隱約在時間的光影裏,還留有她的痕跡。

現時的端午節,物產豐富,熱鬧非凡。但是,撇開浮華,總覺得少了些以前的滋味,少了些浸泡在日子的芳香綿長。

離開了土地,最然也就離開了麥子獨有的芳香,更談不上勞作的生活情趣,麥子如何磨成粉,粉又如何做成各種花色的美味佳餚,恐怕,現在的年輕人,能有幸一見,就算造化不淺,更談不上圍在一起大家動手自得其樂了。從超市或者食品店裏買回來的鹹鴨蛋,又如何能吃出母親的味道?

倒是街上依然還有賣菖蒲蒿草的,一小把一小把,雖然花錢,終不是從自家的田邊地角里採來的。究竟還是少一些泥土的氣息。

看于丹這一期在文化之旅上的節目《端午節的記憶》,心中頗多感觸。“接地氣”的說法,讓人不能不去深思。是不是說,無論社會爲何進步、發達,我們的兩隻腳,還是不能脫離土地[]。我們的內心,還必須從土地中,擷取精神充盈的食糧。

過節,就是“綿延一種活着的方式”,對節日的記憶,要能夠“記得起”“喚得醒,回得來”,說得多好。傳統節日,不單單是端午節,賦予的,就是這些意義吧。

【第二篇】

千百年了,這江水依舊如此,如此咆哮而過,如此自由不羈,它對世間的煩惱絲、庸俗功不屑一顧,它對凡塵的假正義、持清高冷眼相對。

我們都記得,這是他的性格,這是他一生的榮耀。又到一年端午時,滿腔壯志凌雲的英雄還好嗎?心中那團燃燒着的熱烈火焰仍未熄滅的將士還好嗎?揮毫潑墨便能出口成章的詩人還好嗎?

我在感嘆,中華民族偉大的歷史征程中,便是有了他們寧死不屈的高尚情操才如此絢爛,便是有了他們不慕名利的堅貞烈傑才如此恢弘。我知道你一定記得,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於國家的節日,這是中華五千年有關於氣節的紀念。

把時光推回到那一年的江畔前,我遠遠望見了那挺直的背影,他在與漁夫談論。他拒絕庸俗,拒絕賄賂,拒絕高官,他說他有無限憧憬的政治抱負,只可惜無人問津。漁夫笑說,何必讓自己這般疲憊,倒不如隨了這江水,一傾而下,無所顧忌。他怒髮衝冠,他再度失控,他對着江水吶喊,他不怕辛苦、不怕旁人的譏諷,他卻無奈讒言進諫,更無力抵抗扭曲的歪理。

“這江水儘管一傾而下,卻不是您所想的那般,萬物都可包容。今天我將我的情懷賦予於它,願後人得以啓示,願理想不死不滅。”

——說罷,縱入江中,義無反顧。

豪情,壯志,一腔熱血。他身上所呈現的品格,世人你看到了嗎;風聲,雨聲,石破天驚,他骨子裏爆發的聲浪,世人你聽到了嗎;烏雲,征程,拼搏,吶喊。他心中所承載的能量,世人你感受到了嗎?

如果這便是一個國家的向心力,如果這便是泱泱中華的凝聚力,那麼期待吧,他的夢想由我們接力,他的能量由我們延續,他的詩篇由我們傳誦,他的歷史由我們改寫。

今天的一江水上是競渡的龍舟,今天的家家戶戶前是艾草的沁人,今天的清晨空氣中瀰漫着糉子的香味,靈魂啊,你可否回家;壯士啊,千年不離。一種信仰支撐一個民族,一份能量點燃一束火花,一隻雄鷹沸騰整片草原,一江春水奔騰中華傳奇。

時常翻翻回憶,時常銘記。

或許老一輩會比我們對這節日的理解更深,因爲閱歷、因爲年歲;或許我們比後繼的孩子們更勇於鑽研它的內涵,因爲感動,因爲愛國。一年正逢一端午,一季只有一花開,多年之後的時間軸再次與此刻重逢時,我想我會淚流滿面。

傳承吧,不僅僅是糉香;傳誦吧,不僅僅是江水。

【第三篇】

端午節抒情散文:端午節

五月的端午節還沒有蒞臨,端午糉子、端午糉葉早已瘋狂上市,到了接近端午節的時候,糉子火爆的信息更是一浪高過一浪,糉子葉也是從最初的五元一市斤逐步漲到十幾元一斤的,東西越貴的時候,越是沒有還價的餘地的,昂貴的糉葉,飆升大棗,擡高的大米、江米,貴的你不敢去討價、還價,幾乎都是不讓你用手去摸的,買東西的人就是有點弔詭的,愈來愈叫人捉摸不透的。有人說:棗莊買賣一羣羊。不是玄乎,事實就是如此,買點糉葉,你要是一連跑幾家的,其實彷彿是商量好一樣的價格,一樣的零售,如若那一家攤點前只要有幾個人去買,不一會工夫,就會黏上好多好多蜂擁齊上一大羣人的,圍得裏三層外三層的。擠得你渾身是汗水不罷休。雞蛋也是水漲船高,艾葉到了快煞黑的傍晚,更是叫你只好掏錢只管買了。問一問價格那是更不敢的,否則就沒有了。因爲時間不饒人的。這麼個時候,能有人去賣都不錯了。其實就是有人專門去在煞黑的時候才從家裏用自行車子馱來故意的去賣個巧錢的,這就是抓住了人們心裏還沒有來得及買的因素。巧錢巧錢,不巧,不賣錢,不巧不賺錢。圖的就是巧錢的。

糉子和艾葉同煮着吃,是端午節的特有的節日,在頭一天晚上煞黑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的最好,在自家門上插上一兩枝子艾枝子,說是辟邪,說起辟邪來,我是不信的,幾枝艾葉就能夠辟邪?能夠驅鬼什麼的?闢什麼邪?也許是心裏作用吧。不過,話說回來,我還是跟人隨大溜的,圖的就是心裏作用,圖的就是大吉大利的說法的。不啻能夠紀念逝去的屈原,但願能夠帶來辟邪,帶來好運、吉祥!

端午節,是個紀念的節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跳江不讓大魚什麼的吞噬了,屈原值得人們懷念,每到五月五日是個值得紀念的日子,一個詩人能夠值得全國上下人們紀念,能夠值得人們給予紀念的日子,能夠值得於韓國共同爭鬥屈原的節日,確實是了不得的,偉大的人物。

年少時,我家的門前就是蘆葦汪的,蘆葦茂盛稠密,葦子葉是那樣的大,不像現在的那樣的瘦小,一個葦子汪,就是能夠滿足一個村子上所有人來劈了,葦子葉是厚厚的,翠綠的,家家到葦子汪裏去劈開掉大大的葦子葉子,到家裏在大盆裏洗洗,用水衝一衝的,然後用一支葦子葉捲曲好,裝入大米、江米、大棗兩個,再包好用線纏上,放到大鍋裏,然後再放些雞蛋、艾葉一同水煮,直到水煮好,再在鍋裏悶上一會,就可吃了,到了太陽還是沒有出來的時候,就早早的煮好了,吃完後纔可以出門的從事其他事情的。在這一天裏,家裏吃雞蛋的時候最多的,也是最滋滋的了,少富有的家庭裏幾乎每個人能夠吃上超過兩個雞蛋兩個糉子的,肚子裏有糉子和雞蛋是消化慢的食物,到了中午吃午飯的時候,肚子裏還是沒有餓的感覺的,母親說都是雞蛋撐得。家裏剝下的雞蛋殼,在那個貧窮的年代裏,母親都是捨不得扔下的,留着給小雞吃的。搗碎後放到小雞面前,小雞都是你爭我搶的嘴叨着吃的,也是挺香的樣子。艾葉茶據說能夠治病的,艾葉茶我們是必喝不可的,有病治病,無病防病的,艾葉是傳說中能夠驅寒除溼之功效,艾葉茶能夠清洗小孩子除病之功效,艾葉茶還能夠調節止血等功效。在這一天裏,家家到湖地裏,割些艾草,曬乾,到了晚上用艾葉燒,不着的最好,漚煙,家家炊煙裊裊,一股特殊的艾香,薰的蚊蠅飛逃夭夭,深夜,煙消,人們進入酣夢入睡香甜。

眼下,人們的生活提高了,信奉艾葉驅邪的理念更是虔誠至深,晚上,夕陽剛剛“入睡”,就有人家鞭炮齊鳴,經商的人最爲信邪的,在家裏擺上香燭、糉子、燒雞、水果等貢祭品,全家人全桌滿漢全席,好酒佳菜,看着電視,聽着音樂,伴着鞭炮聲此起彼伏,洋溢着端午節的濃濃的的溫情高潮,一家人其樂融融,飯後,小孩子拿着艾枝子到處的追打着、嬉戲着,在外追打着螢火蟲,到了很晚很晚才收手上鋪躺下。

端午節早已作爲政府規定的假日,說明節日愈加重要,家家更是忙碌,端午的節日裏,是五月的節日,是孩子還沒有出高考成績的時候,孩子心理是十分興奮滿滿的,如若出來成績,那就更當別論的,有高興的,有鬱悒的,有悲傷的,有悲痛的……,眼下是高興的,盡興的,兒時的端午節,令我神往,令我魂牽夢繞,多少個端午節裏,漂泊的居住的我,每當回憶少年時代的時候,那清晰在目的情懷,總是縈繞在心頭,使我的心變得溫柔溼潤,幸福的淚水隨着歲月春暖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