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格言 > 經典格言 > 家庭教育格言90句

家庭教育格言90句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6W 次

家庭教育對於孩子們來說很重要,要怎麼教育孩子是根據每個孩子的性格而定,下面小編給你們安利一下家庭教育格言,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家庭教育格言90句

家庭教育格言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家庭教育是人的成長的根部和根本,它是“培根教育”。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得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爲學校的“問題兒童”。

3、家長的責任是爲孩子提供兩個“遺傳”:一個是先天遺傳。一個是後天遺傳。教育者可以對教育持樂觀的態度,但不要樂觀到不考慮遺傳的程度。醜小鴨變成白天鵝,主要不是醜小鴨努力學習的結果,而是醜小鴨的媽媽生了一個鵝蛋而不是鴨蛋。

4、孩子出生之後,父母的責任是儘可能讓孩子接受好的“後天遺傳”。重視“後天遺傳”,就是爲孩子提供一個適合成長的家庭環境,把家庭環境的重要性提到類似“遺傳”的高度。

5、對孩子來說,家庭環境類似母親的子宮。母親的子宮是孩子的第一宮殿,家庭環境是孩子的第二宮殿。

6、父母的第一使命,就是爲孩子提供一個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做的事並不太多,只要爲孩子提供並維護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就行。成爲好父母,就是成爲家庭環保主義者。家庭環境好,孩子好;家庭環境出了問題,孩子就成爲問題兒童。有時候,孩子生病了,需要吃藥的並不是孩子,而是家長。

7、不讓孩子早產,也不讓孩子過早地入學。孩子不能早產,因爲孩子需要在母親的子宮裏獲得足夠的保護,讓胎兒有了足夠的抵抗力之後,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孩子不能過早地入學,因爲孩子需要在家庭獲得足夠的保護,讓孩子有了足夠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之後,再出去和外面的他人交往。中醫的說法是:“爭氣內存,邪不可幹”。

8、學校教育總是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站在“知識本位”那邊;家庭教育必須站在“性格-身體本位”這邊,更重視孩子的性格和身體。家庭的歸家庭,學校的歸學校。上帝的歸上帝,愷撒的歸愷撒。

9、性格好的標準是“文明其精神”,身體好的標準是“野蠻其身體”,學習好的標準是“自學自得”。

10、有效的學習是邊緣學習,無效的學習是焦點學習。孩子的學習出了問題,病因卻在孩子的情感或身體那裏。父母直接指令孩子學習,類似園丁把水分和養料直接拋灑給“枯黃的樹葉”。

11、學業成績是人的成長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人的性格和身體。性格和身體是學業成績的兩個支點。

12、3歲前後嚴格管理,做孩子的家長;13歲前後逐步放手,做孩子的朋友。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鬆,無效的教育是先鬆後嚴。有效的激勵是朝五晚九,無效的激勵是朝九晚五。

13、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只有孩子才能理解孩子,也只有孩子的同伴才能陪伴孩子成長。孩子從來不期望龐然大物的成人能夠理解自己,孩子也從來不把居高臨下的成人當作自己的朋友。父母可以獨生,但不能讓孩子獨長。若既沒有兄弟姐妹,又沒有夥伴,“獨生”子女就跌入雙重的孤獨:不僅獨生,而且獨長。

14、孟子的母親三次搬家,盧梭則把“愛彌爾”帶到了鄉村。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不讓孩子有過多的夥伴,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

15、無論父母有多大的成就,孩子的教育失敗,整個人生就失敗。

16、好的父母守望孩子,讓孩子自己主動成長;壞的父母代替孩子做事,讓孩子被動成長。

17、好母親把兒子當朋友,壞母親把兒子當情人。

18、人類有兩件事情最難:一是如何“統治”他人;另一個是如何“教育”他人。(康德語)

19、“要想身體安,三分飢和寒”。飯前禁止吃零食,讓孩子有足夠的飢餓感。不能從粗糙的木桶中飲到甘露的人是不幸的。讓孩子儘可能少吃糖果、巧克力等甜食。吃甜食而不節制的孩子,身體必不好,性格也好不到哪裏去。不必讓孩子穿太厚重的衣服,孩子並不像成人那樣畏寒。

20、口裏呼喊和平,但手裏要有大棒。成功的家庭教育總是讓孩子的身邊有一個或幾個最喜愛又最敬畏的人。

22、管吃管睡適合馴養寵物,不適合教育孩子。

23、應該尊重保姆的勞動,勞工神聖,但不應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推卸給保姆。

2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25、謀生型父母必須讓孩子體驗父母勞動的辛苦和辛酸。

26、謀生型父母不能因外出打工而對孩子有愧疚感,更不能因愧疚而遷就孩子的胡鬧。

27、工作型父母必須讓孩子因父母的守望而儘早養成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最有守望感的父母是孫悟空的父母。有修養的父母就是像孫悟空的父母那樣:讓孩子自己解除障礙,讓孩子自己經歷磨難,讓孩子自己經歷困難,只在孩子努力之後實在無法解決困難時,才降落到孩子的身邊。

28、事業型父母必須有一個人在家裏陪伴孩子,或者爲孩子聘請家庭教師。

29、如果事業型父母雙方都無法陪伴孩子,就必須爲孩子尋找合適的、受過專業訓練的家庭教師,而不是簡單地把孩子移交給祖父母或保姆。

30、孩子的祖父母可能只有一些有限的教育經驗,而這些有限的教育經驗又因爲祖父母的溺愛和放縱而派不上用場。

31、貧窮是教育資源,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32、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必須警惕“人窮志短”。

33、所有紈絝子弟都是富裕子弟,儘管並非所有富家子弟都是紈絝子弟。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絝少偉男。

34、誰能讓孩子“動如脫兔,靜如處子”,誰就掌握了教育的祕密。

35、誰能讓孩子有主見又懂得妥協,既果敢又懂得順從,誰就遏住了教育的關鍵。

36、讓孩子玩“自食其力”的遊戲,讓孩子離開父母,到苦難的地方:如果他不勞動,他就餓死。改變孩子不勞而獲的壞毛病的唯一辦法是讓孩子暫時離開父母。

37、讓孩子在艱苦的地方體驗他人的苦難,讓他爲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並由此獲得成就感和自我認同感。改變孩子自暴自棄的壞毛病的唯一辦法是既讓他面對他人的苦難,讓他爲苦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38、讓孩子在幫助他人時體驗無能爲力的尷尬和痛苦。讓孩子想幫助他人又力所不能及、無能爲力,由此激發他的“自強慾望”,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負責任地成長,以便將來能夠幫助更多的他人。

39、孩子的成長有兩個關鍵期,第一個關鍵期在3歲前後。3歲前後是孩子智力和性格發展的關鍵期;第二個關鍵期在13歲前後,13歲前後是孩子的青春發育和獨立生活的關鍵期。家長如果在利用了孩子“成長的關鍵期”,以後的教育就會一路順暢。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會後患無窮。

40、有蟲的棗子早紅,有病的孩子早熟。智力上的神童,常常以剝奪性格和身體的成長爲代價。

41、人的成長遵循“潛能遞減法則”。生來具備100度潛能的兒童,如果從0歲就對他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他就可能成長爲具備100度能力的人;如果從5歲開始教育,即便是教育得非常出色,也只能具備80度能力;如果從10歲纔開始教育的話,充其量只能具備60度能力。這就是說,教育開始得越晚,兒童能力的實現就越少。(木村久一語)

42、有修養的父母總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已經開始耐心地徵求孩子的意見。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

43、成功的教育是“虎父無犬子”,失敗的教育是“母強子弱”。有修養的父母總是把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學能力當作教育孩子的頭等大事。

44、讓孩子“自食其力”的祕訣是給孩子提供選擇的自由。自由選擇導致自己負責。如果孩子喪失了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果他所做的事情完全出於他人強迫與指令,那麼,孩子就學會了“應付”與“敷衍”。

45、瞭解並欣賞孩子的特長,讓孩子因自己的特長而有成就感。讓孩子因成就感而凌雲壯志、豪情萬丈、意氣風發、指點江山。

46、“長善救失”是有意義的,但是,“長善”比“救失”更重要。“揚長補短”是有意義的,但是,“揚長”比“補短”更重要。不要讓孩子放棄自己的長項而長時間地鬱鬱寡歡地補救自己的短處。

47、特長比全面更重要。讓孩子充分發揮他的“特長”和“優勢”,以自己的特長髮展帶動自己的全面發展。

48、家庭教育最嚴重的問題是兩個“零”:管理孩子的零食;管理孩子的零花錢。孩子的零花錢由孩子自己支配,大額的“零花錢”由父母代管,作爲將來的長途旅行或其他大型活動的經費。

49、把“書山有路勤爲徑”和“學海無涯苦做舟”分開。在自己感興趣地方的努力,那是勤奮;在自己不感興趣的地方努力,那是刻苦。“千萬不要在你沒興趣的領域追求成功,因爲你得跟那些真有興趣的人競爭。沒有興趣,你怎麼爭得過人家?”(經濟學家蘭斯博格語)

50、德、智、體是教育的目的;美、勞是教育的方法。勞動教育實際上隱含了主動做事和合羣兩層意思。美育與勞動教育一起構成教育的三大祕訣:一是過有情趣的生活;二是主動做事;三是與他人合作、合羣。

51、德、智、體、美、勞可以概括爲“養成健全人格,發展共和精神”。1919年第五次全國教育會聯合會通過一個既可愛又可信的教育宗旨:“養成健全人格,發展共和精神”。“所謂健全人格者,當具下列條件:一、私德爲立身之本,公德爲服務社會之本。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識技能。三、強健活潑之體格。四、優美和樂之感情。所謂共和精神者:一、發揮平民主義,俾人人知民治爲立國根本。二、養成公民自治習慣,俾人人能負社會國家之責任。”

52、美育就是讓人過“有情趣的生活”,讓人過“美的生活”,讓人“藝術化生存”。“文藝”、“情趣”、“美好”是讓孩子不厭學的基本祕密。孩子之所以厭學,因爲孩子總是被迫學習那些只有知識沒有文藝的材料。中國教育是否能夠整體進步,取決於中國人是否願意重新發起一場新的“文藝復興”運動,恢復傳統的“六藝之教”,以藝術拯救教育,讓教育從屬於藝術,而不是讓藝術從屬於教育。藝術不是教育的一個部分,它是教育的全部。美育的功能不止於蔡元培所建議的“以美育代宗教”,而是“以美育代說教”。教育有兩個本原,一是勞動,二是情趣。當現代教育越來越倚靠語言的力量以致“教育”幾乎淪落爲“說教”時,教育就必須發生一場返回勞動與情趣的“文藝復興”運動。勞動使人獲得知識和技能,情趣使人享受自由而不被動、不被奴役。不重視情趣、文藝的民族,是野蠻的民族。缺乏情趣、文藝含量的教育,是野蠻的教育。按照亞里士多德的說法,斯巴達人之所以衰敗,因爲他們只有體育,沒有美育。

53、文藝不是教育的部分內容,文藝是教育的全部。歐洲的“文藝復興”跨越14至17世紀,它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運動”,從來沒有哪個運動可以延續三、四百年的時間長度。歐洲的“文藝復興”是歐洲人給自己安排一次“重新做人”的機會。經過幾百年的努力,歐洲人終於獲得“新生”:他們從此不再離開文藝和美的生活。離開了美,歐洲人活不下去。他們把藝術、美當作自己的生命,他們從此進入“藝術化生存”、“美的生存”。經過文藝復興之後,歐洲人把“文藝”、“美麗”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爲美麗故,二者皆可拋。”

54、美育是使人優雅的教育。過審美的生活,就是過有情趣的生活,過休閒的生活。“有很多工作要做是可恥的”(福克納語)。

55、在德、智、體、美、勞“五育”中,勞動排在最後,卻最重要。有勞動習慣的孩子會自食其力,他不會墮落爲可恥的“啃老族”。他會尊重父母的勞動,他知道“感恩”。一旦中國的孩子學會了勞動,中國就有了自己的“感恩節”。

56、輕視勞動教育,可稱得上是一種“忘本”與“背叛”,因爲教育原本起源於勞動。

57、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盡力去做。“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上,不算是好漢!”(陶行知語)

58、懦夫不是天生的,懦夫是父母培養出來的.。不勞動的孩子,害怕重量和重負,他猥瑣、畏懼,遇到困難完全沒有主意和力量,只有慌亂和恐懼。

59、讓學生學會自學是“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的唯一辦法。問題不在於如何控制孩子上課的發呆、開小差,問題在於:孩子發呆、開小差之後,如何讓孩子跟上“集體教學”的進度,不讓孩子掉隊。

60、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保守的教育重視“複習”,進步的教育重視“預習”。複習是兒童跟着老師走,預習是兒童自己往前走。

61、好家長就是讓孩子既“敬畏”又“喜歡”的那個人。壞家長就是隻讓孩子畏懼而不讓孩子喜歡的人。如果沒有威信作爲教育的前提條件,家長對孩子勸說越多,孩子對家長越厭惡。家庭教育的失敗,常常因爲家長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基本的教育威信。威信一旦消失,家長在孩子面前便失去了“話語權”,家長對孩子的苦口婆心的叮囑或頭頭是道的勸說就失去了力量。

62、如果家長只有“威嚴”而不能讓孩子“信任”,家長的教育就退化爲教訓。

63、如果家長教訓智慧發達而教育智慧不發達,如果家長只有教訓而沒有教育,孩子會成爲唯唯諾諾的“家奴”,失去堂堂正正地做人的自信、尊嚴和激情。

64、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兒被鳥吃。讓孩子知道什麼時候往前衝,知道什麼時候必須退讓。

65、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推動搖籃的手,也推動國家的發展。

66、在設計人的形象時,可以考慮英國人羅素的說法:活力、勇氣、敏感、智慧。教育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有力氣,有勇氣,有靈氣。成爲有活力的人,這是所有教育的全部理想。“兩條路在樹林裏分岔,我選擇走的人少的那一條。”若是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有知識的孩子還是一個有活力的孩子,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借用傑佛遜的路徑)若是由我來決定我們是要一個有知識的學生還是一個有活力的學生,我會感到比較爲難。

67、孩子原本是有活力的。成人和孩子最大的不同是,孩子的眼睛總是撲閃撲閃的,成人的眼睛沒有了撲閃,只剩下渾濁與麻木。

68、最幸福的人,是那些興沖沖地過日子的人。“興沖沖”意味着,高興地過日子,經常有衝鋒、衝刺的感覺。

69、孟子的教育理想是:“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按照孟子的標準,現代人都是小矮人。

70、《老人與海》爲世界貢獻了一句話: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勇氣比知識更重要。如果某個孩子勇敢地向一切障礙、挫折或災難說:人可以被消滅,不可以被打敗,那麼,這個孩子就是一個真正受過教育的人。

71、教育的祕密是“三分教,七分等”。如果老師沒有耐心,如果老師不願意等待,那些有活力的孩子很可能被視爲“問題兒童”。不是兒童有問題,而是教師有問題。

72、如果教室裏的40幾個孩子人人都是有活力的孫悟空,教室裏隨時都會陷入混亂。不是教師有問題,而是班級的數量有問題。

73、如果一個班級的學生超過了40人,那麼,安靜、肅靜、文靜,就成爲教師對學生的唯一期待。爲了便於管理,學校裏的教師會不擇手段地讓所有那些有活力的孩子安靜下來。對於教育者來說,人可以沒有秩序,但必須有活力;對於管理者來說,人可以沒有活力,但不可以沒有秩序。對於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的班主任來說,他們今天喜歡有活力的學生,明天厭惡有活力的學生。

77、好班主任培養公民,壞班主任培養臣民。盧梭說,“公民關注個人權利,臣民關注整體和諧。”

78、如果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學校過主流的生活,最好在活力與安靜之間做一個妥協和折中:儘可能保護孩子的活力,同時儘早讓孩子養成安靜地閱讀習慣和自學習慣。

79、人的長相在出生之前由母親負責;出生之後,人的長相由自己負責。教師和家長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

80、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掉人身上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猥瑣之氣,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

81、如果孩子的聰明不被學校承認,聰明的孩子就會視爲壞孩子。在學校生活中,壞孩子往往比較聰明。聰明的孩子往往比較壞。

82、有出息的人,可能是學校裏的壞孩子。沒出息的人,可能是學校裏的第一名。有生活情趣的人,可能是那些學校裏的中等生。

83、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如果從小沒有養成勇敢的習慣,他的身材會逐步退縮、萎縮,佝僂,長成核桃的樣子。身體有嚴重疾病的人會懷疑並嫉妒所有那些健康的、快樂的人。

84、有出息的男人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人。中國需要建立新的審美觀,一種健康的、強悍的審美觀。不要讓中國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爲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爲強大的,就是壞的。不要以爲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爲獅子、老虎、狼,狗,都是壞的。不要以爲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85、陳獨秀倡議“新青年”,可惜他對“新青年”培育的難度估計不足,他平生最恨的人至今依然在流行:“手無搏雞之力,心無一夫之雄,白麪纖腰,嫵媚若處子,畏寒怯熱,柔弱若病夫”。

86、教育就是改變人的長相。中國人的長相之難看,曾經令魯迅感到難堪:“兩眼下視黃泉,滿臉裝出死相”。

87、《麥田裏的守望者》爲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守望”的意思是說,我守着你,我在不遠處望着你。我欣賞你,但並不摸你,我只是遠遠地望着你。“守望”的意思是說,你不會超出我認定的那些危險地帶。我在某個時候可能會把你捉住,再把你放回去。讓人自由地遊戲,讓人自己往前走,讓人自己決定自己的生活。這就是進步的教育。

88、如果家長不斷地嘮叨,孩子的成績不但不會好,反而會成爲神經病患者。

89、生活在自己的作品中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只有那些過有主題的生活的人,纔有自己的作品。

90、孩子摔倒之後,趕緊將孩子扶起來,狠狠地踩踏地面,對孩子說:“它壞,我們踩它!”大地並不壞,是家長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