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吳伯凡談公平:尋求公平是一種心理病

吳伯凡談公平:尋求公平是一種心理病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7W 次


吳伯凡談公平:尋求公平是一種心理病

《21世紀商業評論》發行人吳伯凡關於公平的一篇評論文章:尋求公平是一種心理病。謹以此文獻給每天抱怨世界不公的人們。

生活充滿了挑戰和不公,如果一開始我們都明白這樣的道理,生活就會變得更加快樂與輕鬆。不要再去試圖尋求公平,坦然的面對真實的人生,才能讓內心變得安穩且強大。

世界充滿不公平

比爾·蓋茨曾給人們提出過11條忠告。蓋茨是一個比較現實的人,甚至被很多人認爲是一個非常乏味的有錢人。他的乏味其實就是骨子裏的現實主義,他有自己的邏輯,因爲無趣的人一定有他的理由。

蓋茨的第一個忠告是:世界充滿不公平,你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是要去適應它。

他還有一個忠告: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取得成就之前,切勿過分強調自己的尊嚴,因爲尊嚴來自於實力。

蓋茨的第一句話很值得玩味。一上來就告訴你,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你千萬不要整天去抱怨它,而要去適應它。公平不是相等、相同,這個“平”也是有差異的,是一種平衡狀態。如果一個人的眼裏只有不公平、不公正、誰不遵守規則,他所看到的就是不公平和不公正,好像整個世界都是不公正的。而且,當人的念頭總被那些不公平、不公正的事情所糾纏的時候,他的狀態就會非常糟糕,因爲尋求公正是一種心理病。

一個人心有不平,他就會抱怨、評判,就會以一個完美的準則來評判周圍的事物,尤其是評判周圍與他相關的一些事情,這樣他滿目所及可能都是不公平。這不是說真有那麼多不公平現象,而是因爲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意識雷達”,一旦產生了“這對我不公平”的念頭,他就只能看到不公平的事情,而不會注意那些公平、美好的事情。

這就像說一個人的老婆懷孕了,他就會看到街上的孕婦多起來了。其實並不是這段時間裏增加了很多孕婦,只是他以前沒有注意到而已。

一個人的“意識雷達”裏如果有不公平、不公正的念頭,就往往什麼都不做,他並沒有去改變現狀,而只是在抱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他把抱怨當成了改變現實的一種手段。

所謂抱怨,就是對當下現實的不接受和牴觸,不願意直面現實,所以抱怨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惰性。我們說尋求公正是一種心理病,實際上它就是一種持續的心理惰性。通過發泄不滿、找到不公平,爲自己的不努力、不作爲而尋找各種藉口和託詞——這事兒怨不得我,怨誰呢?怨別人。

一個人陷入這種狀態以後,他就會既不滿又等待,但等到什麼時候、等什麼東西他又都不知道,也沒有真的想過,就像《等待戈多》的主人公一樣。他的批評和抱怨並不意味着他有實質性的見解,也沒有表明他有一種要改變現狀的意向。

不抱怨並不是閉上嘴不說話,不是逆來順受,更不是要容忍不公正、醜惡的現象和壞人壞事,甚至去爲虎作倀。關鍵是要直面現實,要想着怎麼去解決問題,對於要做些什麼,心裏要有數,這叫作管理。抱怨不是管理,它只是抱怨而已。

當然,評論和議論是不一樣的。評論是中性的,正面的和反面的都可以。抱怨是種非議,這種狀態是有損人心智的,不光是非議別人,關鍵是會暗傷到自己。非議了別人之後,還會損害自己的心智健康。

發燒和法熱

晉代“憤青”輩出,因爲當時的門閥制度阻礙了寒門學子的上升之路。懷才不遇的左思寫了一首詩表達了他對制度的不滿,詩中寫道:

鬱郁澗底鬆,

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

蔭此百尺條。

意思是說有一棵松樹,雖然長得非常高,但它長在了山澗裏,而矮草因爲生在山上,結果比松樹還高,蓋過了松樹。這首詩表達了他的不滿、哀怨和憤怒,堪爲憤青的代表作。它抗議了一種不公平,對一個人來說奮鬥一輩子而不得的事情,對另外一個人來說卻是與生俱來的。

人的青年時期總是充滿激情,容易激動,所謂憤青,“憤怒”和“青年”經常是聯繫在一起的。周作人曾經說過:“一個人二十歲不恃才傲物,必無用;三十歲還恃才傲物,準無用。”

憤怒、對不公正和醜惡事情的敏感,是一個人有生命活力的標誌之一。如果一個人處處逆來順受,證明他的生命活力是比較低的。前面說到抱怨是一種心理病,與這個並不矛盾。許多疾病的發生其實是正常現象,只是因爲它積累得過量了。

從某種角度來說,“發燒”是年輕人的專利,人長大了以後就不怎麼發燒了,如果到了三四十歲還動輒發燒那就不正常了。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無論是社會還是個人都會經歷兩種狀態,一種是發燒的狀態,另一種是發熱的狀態。發熱是指運動以後,整個身體的血液循環加快,冒汗、體溫升高。而發燒是內在的一種病,是由於身體的內耗造成的發熱。

過於關注不公正是一種心理病,它就是一種內耗,是一種自我折磨。總是盯着不公平,又不採取任何實際的行動,就會總是處於憋悶、鬱鬱寡歡的狀態,最後就會生出病來,這就是發燒了。但是,如果面對不公平的時候能夠站出來,哪怕只是做一點點事情,也能產生機體上的運動,那就是發熱。

發燒可能是因爲內在的經脈和關節不通,造成溫度升高;發熱恰恰是關節非常通暢,運動速度加快,導致活力增加,出現了發熱的反應。曾經有個經濟學家說不要把發燒當成是回暖,經濟有時候是不健康的發燒,而不是回暖。就個人而言,如果長期處於憤怒和抱怨的狀態,以爲這樣能顯示你的才氣、智慧和與衆不同,就接近於發燒的狀態了。

比爾·蓋茨說,“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有些人自尊心強到病態,這就有點像發燒,周圍發生一點點變化,都會導致他劇烈的內心反應。這種反應只會危及自身生理和心理的健康,並不能變成外在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