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迂迴說理,不達目的不罷休——小故事:“將軍此言差矣”​

迂迴說理,不達目的不罷休——小故事:“將軍此言差矣”​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1W 次

迂迴說理,不達目的不罷休——小故事:“將軍此言差矣”​

迂迴說理,不達目的不罷休——小故事:“將軍此言差矣”​

公元208年,劉備被曹操打敗,逃至樊口,勢單力孤,繼續與曹軍對抗完全沒有前途可言,除與盤踞江東的孫權聯手以外已別無他計。劉備身邊能勝此任的惟有諸葛亮,他自薦過江,求取吳國出兵抗曹,他後來終於說服孫權,成功地完成了聯吳抗曹的使命,以致形成後來三國鼎立之勢。

諸葛亮是怎樣說服孫權的呢?諸葛亮見到孫權先說這樣一番話:“如今天下大亂,將軍在江東舉兵,劉備在江南集結,目的都在與曹操共爭天下。眼下曹軍勢如破竹,所向披靡,僅有英雄氣概對他是無可奈何的。加上劉備之軍漸漸敗退,將軍您宜早做應對,好好斟酌纔對。如果吳國的軍力能夠與曹操對抗,就即刻與他斷交;如果沒有與其對抗之力,那乾脆就迅速解除武裝、俯首稱臣算了。可依我看來,將軍似乎在表面上服從曹操,其實內心裏卻猶豫不決。目前形勢已迫在眉睫,沒有多少時間讓您猶豫了,希望馬上做決定,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孫權愣住了,反問道:“照你說的形勢如此窘迫,劉備爲何不趕快投靠曹操呢?”

迂迴說理,不達目的不罷休——小故事:“將軍此言差矣”​

孔明回答說:“將軍此言差矣。齊國壯士田橫您該知道,他在道義上不能投靠漢高祖,寧可自己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劉備是漢室後裔,具有英雄資質,目前雖然困頓,仍有八方壯士慕其英名,源源而來投奔。起兵抗曹,天之所命,至於事成與否,只有靠天命決定。豈可向賊投降呢?”

孫權聽後言道:“我吳國擁有十萬大軍,承父兄之業,更豈可輕易言降?”

孫權雖然口頭上說不降,其實內心也很不踏實,又向孔明問道:“現在這種情況,除了劉備之外再找不到能與曹操作戰的軍隊,可劉備最近連吃敗仗,不知是否有軍力與其再戰?”

這些是孫權所真正擔心的事情,他也明白只靠東吳自己的力量敵不過曹軍。孔明早有準備,胸有成竹地分析形勢給孫權聽,以打消他的不安。

孔明說:“劉備確實吃敗仗,但現在軍力不少於一萬。而曹操之軍雖衆,但長途遠征疲憊不堪。這一次爲了追擊我們,曹軍的輕騎兵一晝夜竟跑了300裏,已經沒有多大的氣力,再者,曹兵不習慣水上作戰,我方佔有地利;荊州之民雖然表面上服從曹操,內心卻是時時準備反抗。如果將軍集精兵猛將與劉備之軍配合,聯合作戰,一定會擊敗曹軍。天時地利俱在,剩下的只看將軍您的決策能力了。”

孔明這一番分析,指出強敵曹操之短處,強調劉、吳潛在之長處,最後把事情成敗的關鍵又推給了孫權自己,可謂招招妙算,使原來主意不定的孫權橫下決心,聯蜀抗曹,以致後來發生了“赤壁之戰”。

【感悟】

求人辦事時,尤其是求熟人的時候,就得充分利用感情,摸透對方心理。因時而宜地採用激將法,對方就會盡力幫你把事情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