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身邊的勵志故事簡短5則

身邊的勵志故事簡短5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7.49K 次

導語:所謂勵志就是傳遞正能量,給人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古代哲學家這樣認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整個社會處處都是正能量,人人善良,友善,低調,謙遜。我想這樣和諧社會距離我們並不遙遠。以下是本站的小編給大家整理的身邊的勵志故事簡短5則,一起來加油吧!

身邊的勵志故事簡短5則

最真切、最感動的是我的哥哥。

我記得那年我大概十五、六歲的樣子,剛好讀到初二,數學已是明顯的吃力,竟然有些跟不上。

我想了好多天,都不敢和母親說,因爲家裏馬上要動遷了,聽母親說這幾年手裏是攢了點錢,那可是要換樓房得添錢的。

父親的單位又不景氣,已經好幾個月開不出工資了。聽母親說,如果父親的單位轉讓,賣出去的話一次性還能給筆錢,可剛好夠哥哥讀大學用。

父親的身體又不好,小時候勞累過度,累一點就喘不上氣來,不能幹一丁點的重活。即使出去打工也只能找輕鬆的工作,家裏的髒活、累活全靠母親一個人支撐。

正因爲這樣,我猶豫了好幾個晚上,張了幾次嘴都沒敢和母親說,眼看着班裏的同學都去外面的補課班補課去了。

一天的傍晚,我實在是憋不住了,就和母親提出我要補課的事。我只記得母親當時緊皺着眉頭說:”咱用不着花那個錢,咱家的條件你也知道,咱們補不了。

等你哥哥放寒假回來給你補,你哥在班級那可是一等一的學習尖子。他數學那麼好,要是給你補那可輕鬆呢!

瞧瞧母親先替她的兒子吹呢!”

眼看班裏的同學都已經去了外面補課班,數學、語文和英語。急得我盼着放假,盼住校的哥哥回家給自己補課。

看看同學們都去補讀,想着家裏的條件,急的我在屋子裏團團轉,發狠的啃着數學題,可就是不見進步。

母親則屋裏屋外的嘮叨着,她的寶貝兒子快回來了。

說起哥哥在他們班級確是學習尖子,他們的班主任家訪時曾經和母親說過:“好好陪養他,他的學習成績可是重點大學的苗子。”

哥哥住校,不經常回家。”

放寒假了,哥哥終於回家了,因爲他記得要給我補課。

可剛好趕上家裏動遷。記得那年我們家那一片都動遷,租房子不好找,動遷的人家人好多,一時又找不到租的房子,好多人家都住進了旅店。

家裏找不到可以租住的房子,母親急得只好找到姑姑家的二姐,二姐答應母親可以先搬過去一起住,然後再慢慢的找房子。

記得那會兒她們家的寶貝才三歲,是個男孩兒。每到晚上睡覺,不能開燈,有一點亮光就哭喊着不睡。

她家是幾年前買的樓,家裏條件好。

可自從我們家搬了進去,一到天黑就必須關燈,不然,他就哭鬧不睡。沒辦法,哥只好跑到外面看書學習。

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好奇,冬天這麼冷,到處結冰,哥哥能去哪裏看書呢?

一天吃過晚飯,我悄悄的跟着他走,發現他手裏拎着一個裝書的袋子,來到距二姐家相隔三棟樓的一個單元裏,我看着他上到三樓,找到一個安靜、明亮的轉角臺階處,墊上舊報紙和座墊,低下頭就沉浸在手中的書裏。

原來哥哥在這裏看書了,後來我也去陪着哥哥寫作業,學習[本站:lizhigushi_com]。

如今哥哥已經是一所重點學校的老師、主任,他在育人的道路上正在大踏步的前進。

說說我身邊的人,我自己的故事,我的丈夫。我和我丈夫都是二婚,我丈夫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右胳膊。

我和他相識是一個朋友介紹認識的,我當時根本就沒有想過和他一起生活,畢竟是殘疾人,只是不想辜負朋友的好意,就和丈夫見面了。見面之後,就被他的堅強感動了,雖然是殘疾人,但是他很要強。不管做什麼都不用別人,自己開車,自己做生意。他不需要任何人的施捨,一切都是自力更生。經過幾天的接觸,發現丈夫還特別善良,只要遇上有需要的人,能幫就幫,遇上乞討的殘疾人,他也會給一些錢。做生意時遇上好心人多給點錢,他也不會要。

他就是那種身殘志堅的人,他沒有被磨難打倒,沒有自暴自棄。雖然沒有什麼大的成就,但是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使我有了和他一起生活下去的勇氣。現在我們一家人生活的很幸福,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但是有這麼一個優秀的丈夫我也很滿足。有時候遇到一些困難,想想自己殘疾的丈夫都能堅持,我還有什麼理由放棄呢!可以說一直激勵我的人就是我的丈夫。

我出生在七十年代的農村,二歲多得了小兒麻痹,因爲不想成爲社會的包袱和家裏的累贅,在南方人的製衣作坊打工十餘年,掙了點錢後自己在老家開店。騎着我的小三輪車帶着貨二個集鎮跑。經過我的辛苦勞作,功夫不負有心人,17年進行貧困篩查,我還不算貧困戶,想到本村,一些和我一樣的殘疾人,都還是主席最牽掛的人,我感到非常欣慰。現在的我還在不斷地充電,剛參加完至美鄉村新媒體培訓,以前的我很少拍照,現在的我也敢爲我的窗簾,服裝代言。

2002年河北廊坊,那一年大專畢業後,作爲農家孩子的石淵博和很多學生一樣,在找工作的過程中開始陷入迷茫。幹過保安、做過業務員、第二年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廚師的工作,不想因爲沒有技術被人瞧不起,那時候的石淵博很是勤奮,從洗碗工一路做到廚師,他用了一年的時間。

深夜餐廳的後面對着馬路,忙碌了一天的石淵博靠在躺椅上,眼前霓虹閃爍的車水馬龍,“別人下班了我們最忙,我們下班了別人又該休息了”沒有社交圈子的生活,讓當時22歲的石淵博很是困惑,到底要追求什麼樣的生活,這個問題困擾了哪個漫長的夜晚。

2019年西安閻良,今年石淵博37歲,爲了自己的事業更好的發展,已經成功做起農業的石淵博,在關山鎮付馬村,規劃建設起370餘畝的現代農業園區。從廊坊開始,到西安和四川,都已經有了“東弘新儂”的分公司,這個公司是石淵博和同齡人徐德民一起奮鬥的結果,在廊坊就有3000餘畝規劃的農業園區。

老公中學同學,普通大學畢業,畢業後在一個郊區的普通中學教語文,後來憑藉自己出色的教學能力,調入城市一所重點高中教語文。在名校研究生學歷雲集的校園,他沒有迷失自己的方向,腳踏實地完成自己每天的教學工作,用心對待自己的每一個學生,每年都被評爲“最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

他以自己固有努力,別人眼中的“慢半拍”,從頭開始學英語,在近三十五歲的高齡,考取本省一所名校的研究生,學校還破例讓他脫產學習兩年。

研究生畢業後,他回來了,然後紮實教學。他班上的學生,每年都會有幾人被清華和北大錄取,他也成爲了全省名師。2016年,他的女兒也是他的學生以優異的成績考上武漢大學。

不錯,他的起點比他的許多教師同事低,不是名校畢業,一把年齡纔去讀研究生。但是硬是用“慢半拍”的努力,讓人生變得精彩紛呈。

因爲聲名遠揚,他2017年被上海市一所重點大學的附屬高中,作爲人才引進調入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