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打工者思維和創業者思維的區別在哪?

打工者思維和創業者思維的區別在哪?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5W 次

繼續推薦公衆號Spense的文章,我很欣賞這種對思維方式深入剖析的文章,我觀點和作者一樣,一個人成功與否,不要只是用金錢的多少去衡量,然後不幸的是,當下很多人,包括高知分子也是這樣去衡量一個人的成功與否,這是很悲哀的。我喜歡這篇文章裏說的,一個人在做事業的時候一定要做增量市場,而不要做存量市場,希望這篇文章能給正在讀此文的你帶來一些啓示。

打工者思維和創業者思維的區別在哪?

打工者思維的人,未來將被淘汰

作者:Spense(混跡創投圈的職場墨客)

前幾天在《請警惕你的弱者思維》一文裏,我寫了弱者思維的三個思維特點,文章發出後閱讀量很快破了10萬+,後臺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留言反饋。但我總覺得還沒有講透,遂補寫下篇,念念不忘,必有迴響。

這兩年自己開公司做團隊,從領工資到發工資,從對上級負責到對公司負責,除了身份的轉變,其實更大的變化來自於不同身份帶來的整一套思維變化。

領工資的時候,想的是工資什麼時候到賬,年底獎金有多少,明年會不會加薪,我出了多少力,拿了多少錢。而做老闆呢,想的是我花出去的工資和成本,未來怎樣才能給我賺來更多的錢,如何讓團隊和自己的時間價值最大化。

慢慢的,我發現自己原來那一套打工思維的所帶來的侷限和陷進,成爲很多人的職場天花板。

1、打工者思維掙現在,股權思維要未來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於:打工者思維更多追求當下的穩定,所謂穩穩的小幸福,每天的小確幸;而股權思維更看重的是未來更大的想象空間,甚至可以爲此犧牲還不錯的眼前利益。

說白了,打工思維要的是現在,一分錢一分貨的小作坊買賣心態;而股權思維要的是未來,可能一夜暴富,也可能一無所有,玩天使投資和槓桿,多少有點賭徒心理。

我倒不是說看重現在就是錯,看重未來就一定好。因爲這本質上屬於風險保守型和風險激進型的區別,風格不同,沒有對錯。但問題是在現在這個時代,哪種思維更有利於長期發展呢?

這個時代,如果還有人跟我談穩定,談保障,我會覺得是個笑話。不管願不願意,我們都被拋進時代快速發展的漩渦裏了,而且未來的加速度還會越來越大,我們現在處的,不怕文藝的說法,就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2017年,我相信很多行業都會重新洗牌,或者加快洗牌的速度。我相信傳統銀行業的日子會更加艱難,互聯網金融會漸漸滿足大衆理財需求,當政策更佳開放,全套金融服務體系更完善;我相信線上教育會真正迎來春天,看喜馬拉雅,得到APP這些增長的付費用戶和不斷進場搶奪賽道的投資人就看得出來,傳統線下教育的市場份額會逐漸縮水。再加上AI和VR正以超乎我們想象的速度奔向大衆的視野,更多行業會失守城門。

我經常說,我的總結只代表過去,不代表未來。我的未來判斷,也只看到三個月。這點我特別欣賞混沌研習社的李善友教授,每次他發表完長篇大論,末了都要加一句,我所講的,可能都是錯的——我很欣賞他這點。

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會有一大批所謂穩定工作、旱澇保收的人在困惑,爲什麼人家的收入在指數增長,我的收入卻連維持基本的線性增長都困難?

雖然互聯網的想象空間很大,但我覺得還是有很多人低估了互聯網對自己生活和職業的衝擊。

“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今後,這種場景我們會習以爲常。

那些執着於當下打工者思維的人該醒醒了,只看當下的人,一般都贏不了未來。

2、打工思維的人,在意所謂價值對等

給多少錢,就賣多少力氣,其實這是在扼殺自己的職場未來,拿自己的青春開玩笑。

我的觀點一直是,選工作的時候,薪水是應該考慮,但絕對不是第一位考慮的因素,而更要看你工作的平臺和你跟的老闆如何。平臺決定你的眼界,是不是見過世面;老闆往往能升級你做事的思維,好的老闆會經常讓你覺得自己的想法是: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同樣兩個人,目前都是一個月1萬的薪水,但因爲平臺和老闆的不同,三年後,可能一個人一月10萬,另一個人卻只有一兩萬,或者更慘,甚至面臨失業。真的,這樣的現實例子太多了。

年輕人一定要爭取到好的平臺去發展,哪怕人家不付給你薪水,哪怕給他們端茶送水做實習,因爲你其實是在投資你自己和你的未來。如果去一個普通的平臺賺一些固定的小錢,等於把自己最寶貴的幾年青春賤賣了。

你事業的大小,除了與平臺的大小有關外,更重要的是取決於個人的天花板在哪。打工思維的人,往往把一份工作想得太淺了。

我前段時間經常責備我團隊的人,把我教給她們做的事情想得太簡單了,能不能多思考幾層,多想幾個維度。

比如你做的是助理,弱者思維的人會認爲這份工作就是個打雜的,處理一些簡單的瑣事就好;而強者思維的人,會把這個職位當成全公司的資源擁有者來對待。

比如我自己公衆號的助理,除了幫我寫的文章做校對和排版外,其實她也擁有了我新媒體這塊的幾乎全部資源。一些品牌方來談商務,一般都會先通過她,因爲我自己沒那麼多時間,所以她就擁有了各個品牌的人脈資源和渠道關係;她運營我幾十萬用戶訂閱的號,和去運營幾千幾萬訂閱的號,整體體驗和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會差很多。

不管她現在從我這裏掙多少錢的工資,那都是小价值;她真正的收穫,是面對和處理各類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及更優質的人脈資源。這兩點會讓她很值錢。

這世上從來沒有簡單膚淺的工作,只有簡單膚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