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勵志名言 > 你爲什麼總怕“來不及”?

你爲什麼總怕“來不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8W 次

你爲什麼總怕“來不及”?

你爲什麼總怕“來不及”?

作者:黃愛春秋

臺灣名嘴陳文茜在微博中說:“我也曾經年輕,37歲,青春無敵。”這一看似尋常的感慨,卻引得一衆年輕人大呼,37歲都算青春無敵,那我簡直天下無敵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37歲,已經半老。經歷人生最繁花似錦的青春期,步入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地雞毛期。人生似乎已成定局,唯一能做的,就是握緊手中的方向盤,駕駛這輛滿負荷的大卡車,謹慎地駛在擁擠的大公路上。即使旁邊風景再誘人,即使有再多人告訴他,向左轉向45度,你將成就不一樣的你,他也會搖搖頭說,來不及了。

害怕來不及,其實,只是害怕付出的努力,換不回想要的瑪瑙、珍珠、琥珀,換不回想要的美女、香車、掌聲如雷。害怕秋天收穫的那點可憐的糧食,配不上寂寞難眠的夜、坐塌的椅凳、花白的頭髮和幾近失明的雙眼。

可是,在陳文茜這種有野心、有智識、有遠見的人看來,人生任何時候都可以重新開始,任何時候開始着手實現夢想都不遲。所以,她29歲赴美留學,39歲回臺灣參政。

29歲、39歲,是許多人的來不及。來不及學習新知識,來不及愛一個人,來不及離開小縣城去大城市追夢,來不及變得更好。

可是,現實是,褚時健74歲始種橙,王石60歲始赴哈佛求學,王德順79歲驚豔T臺秀……

七十多歲學畫畫的摩西奶奶也說,“做你喜歡做的事,上帝會高興地幫你打開成功之門,哪怕你現在已經80歲了”。

不論你相信與否,這個世界總有人在用行動踐行:只要你想,任何時候都來得及。從現在開始努力,一切都不晚。

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來得太晚的話,快樂也不那麼痛快”。

這句話,撩撥了太多人,以至於,他們奮不顧身奔走在少年得志、名利雙收的大道上。他們期待早早得到提拔,早早漲工資,早早成名成家,甚至早早進入福布斯排行榜。

他們害怕,害怕晚了就來不及了,晚了就連成功都沒有意義了。於是一味求快,一味急於速成,一味急功近利

可是,成名、成家、名利雙收哪能那麼容易?正如任何金字塔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正如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肉要一兩一兩長一樣。太過追求效率,往往會揠苗助長、事與願違、得不償失。

急於求成的人,必然期望走捷徑。可通往成功的路,哪有捷徑可走?那些光芒萬丈的人,不都是在磕磕碰碰中,數着傷痕,咬着牙,淌水過河,登山爬坡,經歷無數個寂寥的日日夜夜才抵達夢想的山巔嗎?

不可否認,少年成名的案例不少,如古有6歲作《鵝》的駱賓王、16歲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王勃,今有14歲作《摩登紅樓夢》23歲震驚文壇的張愛玲、18歲作《三重門》的韓寒以及聲稱要“發一個億給員工開心一下”的90後CEO餘佳文等。

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一夜翻身逆襲的故事也天天在上演。

可這些早早嶄露頭角的人,自小都擁有非一般人能比的天賦和潛能。

資質平庸如你我的人,就該懂得經歷、沉澱、磨礪纔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就該明白靜心、專注、一往無前才能到達遠方。就該有怕什麼前途未知,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的信念和決心。

張愛玲用親身經歷驗證了一個事實,成名早,未必真痛快,晚景淒涼,可能真悲苦。

我生在一個貧寒的農村家庭,小時候,特別羨慕身邊的同齡人。羨慕他們能穿漂亮的帶花邊的套裙,有花不完的零花錢,有學校牛奶加蛋糕的早餐。

而我小學畢業照上,穿的是姑姑的襯衫,還有與媽媽同款的西裝褲;賒欠學校雜貨攤大媽的零食錢,畢業了都沒還清;吃的早餐是幾年不變的醬油炒飯;發育了,卻沒錢買遮羞的內衣。

那時,我比任何人都希望快點長大,快點擺脫這種不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