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說說 > 空間說說 > 從小體弱多病的巴金,爲何如此高壽

從小體弱多病的巴金,爲何如此高壽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5W 次

從小體弱多病的巴金,爲何如此高壽

從小體弱多病的巴金,爲何如此高壽

巴金先生,一代文學巨匠,是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無黨派愛國民主人士,被譽爲“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這位“世紀老人”家族歷史上並無高壽者記錄,且自幼體弱多病,但飽經風雨,親歷社會變革的他仍堅強地活到101歲,瞭解他的人都不禁感嘆。

“開掛”人生

“開掛”,是現在年輕人玩電腦遊戲、網絡遊戲時常會用到的一個詞,意思就是除了進行的遊戲本身,利用輔助軟件在遊戲中取得比別人高超的技巧,避免失敗,獲得更好的表現。“開掛”現在多用來形容一個人在某件事上有超乎常人的表現。巴金的一生有沒有“開掛”呢?我們來研究研究。

從小體弱多病的巴金,爲何如此高壽

巴金生於1904年,那個時候茅盾8歲、冰心4歲、沈從文2歲、葉聖陶10歲、朱自清6歲(真是一個大師輩出的年代啊),可這些與他同時代的“文豪”們都沒有他在生命之路上走得那麼遠,也許最後時刻的巴金是孤獨的。

巴金沒有讀過大學,爲什麼呢?因爲身體原因。

巴金14歲時,好不容易得到家裏同意進入英語補習學校唸書,剛剛一個月,就發起高燒,不得不因病輟學。到了1925年,21歲的巴金從南京東南大學附中畢業,準備報考北京大學,成績優秀的他在體檢中被發現有肺部疾病,無奈抱憾,與北大擦肩而過。

有趣的是,在巴金的作品中,主人公也會得上肺病,並且因患病而發生情緒、思想的變化,巴金正是在治療肺病與休養期間創作了《滅亡》,《滅亡》中的羅曼蒂克革命家杜大心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殺軍閥以解脫痛苦的念頭。

年輕時的巴金可以算是英俊小生,1936年,巴金髮表了《家》,因此更成爲青年們的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但已過而立之年的巴金卻從沒有談過戀愛。直到有一位通信達半年之久的女學生主動寄了張照片給他,並在信中提出:“筆談如此和諧,爲什麼就不能面談呢?”他們在上海的一家咖啡館見面,這之後又過了8年,1944年,就快要四十歲的巴金纔在貴州與這個比自己小13歲名叫蕭珊的女士結婚。

蕭珊是巴金生命中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女人。在那個年代,巴金算是相當“晚婚”了,他對待愛情也是夠有耐心的。

巴金一生並不順利,也有很多異於常人之處,他自己怎麼看待他的長壽呢?他說:“精神快樂是最好的滋補品”,我們來看看他是如何獲得精神快樂的。

精神快樂

巴金能夠長壽,現在看來很大部分得益於他胸懷坦蕩,充滿愛心,熱愛生活,熱愛人民,熱愛祖國,熱愛一切美好。

巴金愛書,甚至愛書如命,在文化圈內是出了名的。《古文觀止》收錄的兩百多篇文章,據說他能倒背如流,他自己總結:“古今中外的作品能到手的就讀,腦子裏一大堆雜貨。”

他的藏書之多,在當代文人中,恐怕無人可比。儲藏室、閣樓、樓道、陽臺、衛生間、客廳、臥房……巴金家裏曾經到處是書。

據巴金弟弟回憶:“新中國成立後搬了家,房子寬敞了,書架、書櫥也隨之增多增大。書房內四壁皆書,客廳內也順牆壁一溜立上四隻大書櫥,連走廊、過道也放有書櫥。一句話,無處不是書了。”

爲了這些書,巴金也吃過不少苦頭,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的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省吃儉用,他還是要買書。一天,一向依着他的愛人蕭珊實在忍不住對他說:“家裏已經沒有什麼錢了,你還這樣買書,日子怎麼過下去?”巴金脫口而出:“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麼活法?”沒有辦法,一家人只有靠着鹹魚、菜乾下飯充飢,但巴金卻在書海里自得其樂。如此如飢似渴地讀書學習,吸收知識,形成高尚的情操也就自然而然了。

巴金性格溫和低調,不急不躁。他在自述中說:“我的第一位先生就是我的母親。她使我認識愛字[]。”20世紀40年代,社會上、文壇上曾對巴金有一些攻擊,一時各種謠言四起。但他對此卻一笑了之,認爲此時若激動反擊,反而中了小人圈套,令對方達到目的,認爲他們編造的謠言產生了作用,還會影響自己的情緒,給自己帶來沒必要的煩惱和怨恨。正是這種冷靜和大度,使他保持了一份好心情。

《黃帝內經》有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從安來。”巴金能夠將精力集中在閱讀、學習、創作上,對生活瑣事,外界紛擾都能做到置身事外,精神境界相當高超,也是“德高壽長”的一大基礎。

養生有術

年輕時的巴金喜歡旅行,每每完成了一段時間的寫作,就拎起小藤箱到處旅行,拜會朋友。巴金喜歡爬山、划船,新中國成立後在北戴河療養,還扶着救生圈學過游泳,但他堅持最久的還是散步。他自年輕時代爲了病後恢復身體就養成了散步健身的習慣,無論抗美援朝時到戰場體驗生活,還是深入野外、煤礦採風,他都要抽出時間來邊散步邊思考。

1967年,63歲的巴金被紅衛兵揪到上海江灣進行批鬥,他在《隨想錄》中回憶:“準備26日開批鬥大會的前一兩天,我晚飯後照例在門前散步。”清代養生專著《老老恆言》中指出:“步主筋,步則筋舒而四肢健”,散步能夠促進血液循環,舒展筋骨,堅持散步可使筋骨舒暢,四肢康健,散步過程中也可使人放鬆心情,堅持散步給巴金帶來了身體的舒適和大腦的放鬆。

年輕時,巴金也是“菸酒茶不分家”。巴金嗜茶,喜歡香濃的熱茶,尤喜下關沱茶(今雲南省大理市下關出產,屬普洱茶的一類),偶爾換換口味喝點花茶、綠茶,還是離不開沱茶。他抽菸,抽的是“包口煙”(四川俚語,即不將煙吸進肺裏)。巴金有時也愛喝兩口老酒,但從不多喝。

但是年紀大了,爲了身體健康,菸酒全都戒掉了。

巴金是四川人,舊居成都,自幼的飲食習慣也愛吃辣。1987年,巴金回過一次四川,在成都住了十多天,他當時說:“胃口好多了,但不敢多吃。因有氣管炎,平時愛吃的辣椒也只能少吃了。”

老年的巴金在飲食方面一直很清淡簡樸,每日一杯牛奶一個雞蛋,對飯食非常隨和,從不挑剔,更不喜歡大魚大肉、煎炸等容易上火的食品。他對自己喜歡的食物也注意掌握一個量,即少而精,不吃多。

他認爲,在日常生活中應當以五穀、五果、五畜、五菜合理搭配,才能充分補充人體氣血,從而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上了年紀以後,連他喜歡的冰淇淋和巧克力也不再碰了。這點特別值得老年朋友學習,爲了身體健康,該放下的就要放下。

抗爭病魔

1991年巴金在《給家鄉孩子的信》中寫道:“我有病,寫字困難,提着筆的手不聽指揮,有時候一支筆在我手裏有千斤重。”這時巴金已經87歲,被確診患上帕金森病也已經8年了。1981年,巴金的動作開始有些遲鈍,1983年確診爲帕金森病。從那年10月起,巴金每月要上醫院兩次,做帕金森病檢查與治療。

儘管帕金森病一直控制得不錯,但巴金晚年還被高血壓、慢性支氣管炎、惡性間皮細胞瘤等多種疾病糾纏。除了病痛,不能再繼續寫作對他來說纔是最大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住院治療休養期間,他也從來沒埋怨過,無論病痛和治療給他帶來多少痛苦,他都是默默地忍受。

他曾經充滿激情地這樣說:“士兵常常死在戰場上,我爲什麼不可以拿着筆死去?”

2005年10月,巴金病逝,享年101歲。巴金的一生,除了爲人民、爲民族抗爭,對待生活、對待自己都保持着低調、平靜的態度,溫和地度過一個世紀,給人們留下無數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