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電影 > 電影第一書記觀後感五篇精選

電影第一書記觀後感五篇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電影《第一書記》的劇本以感動世人的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書記沈浩爲故事原型,這也是首次在大銀幕之上還原這位百姓愛戴的好黨員好乾部。初一開始,沈浩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並無不同,一位在省財政廳一干十幾年的科級幹部,生活安康,工作穩定,與妻子、女兒過着平凡幸福的生活。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離開家人,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又感動了村裏樸實的農民三次按紅手印只爲深情挽留?因爲他是農民的孩子,他對農民有着最深沉的感情,對土地是發自肺腑的熱愛;因爲他尚有理想和抱負,不願在機關裏度過餘生,希望來到基層爲農民們做一些實事;小崗村給沈浩提供了一個舞臺,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給了他一個實施理想抱負的機會和最強有力的支持。所以,是沈浩改造了小崗,也是小崗造就了沈浩。

電影第一書記觀後感五篇精選

  第一篇:《第一書記》觀後感(1)

上週五,黨支部組織學校黨員觀看了電影《第一書記》。這部片子以事實爲根據,生動感人的情節向我們描述了安徽鳳陽小崗村委書記沈浩同志的感人事蹟。

小崗村是一個很普通的小村,一百餘戶人家通過心情勞作,形成了特有的生活傳統,面朝黃土背朝天,他們很辛勤,生活的也很真實,靠自己雙手養活自己,一代又一代,日子談不上富裕,但很安逸,大家對眼前這一切感到很滿足。

幹部提幹之前,往往需要到農村鍍金,不少官員到小崗村只是走走過場而已,他們的口頭禪是“幹多了有什麼意思,不幹也沒意思,幹一點意思意思”。對於幹部下鄉,在小崗村人民看來在平常不過了,不過是匆匆過客,來來去去沒對小崗村纔來什麼實惠,所以,沈浩的到來所有人都沒看在眼裏。然而,沈浩來到小崗村後挨家挨戶調研,深入瞭解小崗村目前存在的問題。調研中他發現,小崗村人民經濟條件差,一來是受落後的思想觀念制約,享受不到改革開放的春風,曬不到致富的暖陽,不少人早已習慣於男耕女織的生活;二來是物資和權力被少數人佔有,人民力量分散,不能統一思想,敢怒不敢言,只能任由少數人折騰。

認清小崗村現狀後,這位財政廳下來的幹部仔細分析,尋求改變現狀的辦法,爲統一思想,他反覆走進農戶,解決他們的困難,用真情征服了村民,贏得了大家的信任。同時,不辭勞苦地和少數掌權者溝通,他說:只有大家團結起來一起幹,才能真正過上好日子,大家好纔是真的好。面對他們的強勢,沈浩書記沒有退縮,他自己率先行動起來,爲人民辦了很多實事,證明了自己的思想,最後讓那些頑固的人放棄自己的想法,和沈浩書記一條心幹到底。

“要想富,先修路”。沈浩書記看着小崗村泥濘的道路,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因爲條件差,企業不肯來投資。接連跑了很多單位,籌集了一部分用於修路的資金後,他衝到最前面,帶領村民一起修路,團結就是力量,大家的努力鋪就了一條筆直平坦的“致富路”,初戰告捷。接下來,沈書記利用自己的人脈關係聯繫企業來小崗村投資,佔地開發需要遷墳,有個老太太守着兒子的墳不肯遷走,想通過這座墳留住兒子一些念想。村幹部爲了保證工期實行強拆,此舉讓年過八旬的老太悲痛不已。得知這一消息,沈浩說了一句“我馬上到!”,於是匆匆離開母親的生日宴席。最後,老太被沈書記爲民着想的精神打動,說:“死人不能擋活人的路”,同意遷墳。

三年的時間很短暫,在小崗村的生活要結束了,沈書記要回城裏工作。可是,三年期間與村民建立的感情促使全村一百餘戶人家又一次按下了紅手印,如此莊重的挽留讓沈浩同志無法拒絕。於是他決定繼續留在小崗村幹三年。沈浩的決定對小崗村來說是個好消息,然而,聽說要繼續留在小崗村,老婆、要升學的女兒還有老母親卻留下了眼淚,因爲在過去的三年間他們吃了太多的委屈,而這一切一直憋在心裏,他們實在受不了了。老母親的話很感人,她說:爲人民服務,在哪裏都一樣。最後同意留任。

許是沈浩同志太賣力了,忽略了照顧自己的身體,長時間的營養不良和疲憊放倒了這個硬漢子。最終永遠留在了小崗村。沈浩同志走了,但是他的精神卻指引着每一個人,他舍小家顧大家的情懷影響着今天的我們。

轉眼看今天我黨的一些幹部,不顧人民利益得失,濫有職權,中飽私囊,生活腐化,道德淪喪,沉迷於燈紅酒綠之中,敗壞了我黨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越來越差,這一類人穿着一身正派的服裝,所爲卻機器讓人憤恨,實屬敗類。他們的思想急需要清洗,利慾薰心的思想急需得到改變。如果我們的官員都具有像沈浩同志一樣的奉獻精神,對工作全身心投入,不辭勞苦,真正做一名人民的公僕,人們的生活必定越來越好。我們的黨員同志如果都像沈浩同志一樣不及利益得失,踏踏實實工作,誠信誠意爲人民服務,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生活必將呈現出一派新的局面。

  第二篇:《第一書記》觀後感(2)

根據小崗村支部書記沈浩同志事蹟改編的電影《第一書記》已經在全國上映了,我們由單位組織去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我做爲一名共產黨員在看完《第一書記》後,心中感慨良多。

從電影中,我們知道沈浩同志原先是省裏的一位幹部,前程似錦,生活待遇優厚,但是做爲下駐基層的選派幹部,他毅然決然的放棄了省裏的優厚生活,來到了鳳陽縣

小崗村擔任黨支部第一書記。從那時起,他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小崗村的經濟建設工作中,這一干就是六年。

在影片中,導演沒有刻意的去素造人物,也沒有弄的很煽情,電影從一始就沒定位在“苦哈哈”上,而是以真實的角度記錄了一個真實的沈浩同志,優秀的劇本,經驗豐富的導演,和具有深後演藝經驗的男演員,通過這些影視人員的努力,我們在大銀幕上又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沈浩同志,發現他還活在人們的心中,沈浩同志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想做實事,並不在乎人們是否知道。他是典範,但不應該被神化。沈浩在小崗生活的六年,不只有苦,也有成功和收穫的喜悅。電影把這些真實地情況呈現出來,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一個觀衆能夠接受的真實的人。

當片頭音樂響起時,鳳陽縣的古城牆在一個長長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電影院裏的觀衆非常安靜的在觀看,沈浩故居、房東家的廚房、小崗村的牌坊、大包乾紀念館、紅手印……這些符號,很快勾引了回憶。而修路、建房、遷墳等等情節,也是熟悉的故事。然而也有全新的感受。相對於在採訪過程中聽人描述、查看資料而想象的場景,電影的畫面、聲音等等帶來的,是更直觀具象的衝擊力。比如,影片所呈現的沒有修路、建新房之前的小崗村,與我所見到現在的小崗村的巨大反差,更讓人感到沈浩工作的意義,他所付出心血的意義。

電影《第一書記》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在另人感動的同時,一些細節的處理卻又非常幽默,引發了觀衆的會心一笑。通過這部電影,我瞭解到,中國基層工作者的艱辛與不易,對於沈浩勇於改變小崗村面貌的精神十分欽佩。

這或許就是真實的力量。真實引起了共鳴,引發了思考。回想起在安徽採訪結束準備返程的那一天,我們一羣媒體同仁抓緊最後的時間,聚在一起交流對沈浩的理解和看法。沒有人要求我們這樣做,只是在知道許許多多關於他的真實後,心底裏受到了觸動。這種觸動,已在採訪者的生命中打下烙印;相信,會帶給更多人一些精神上的力量。

電影裏,沒有臉譜化的高大全英模形象,也不是觀衆印象中的模式化人物,而是力求拍攝出一個爲當今社會樹立時代精神的典型人物,希望以此將新時代農村基層幹部的典範形象永遠定格在膠片之上。飾演沈浩的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一級演員楊立新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通過飾演沈浩,自己深受感動並且倍感榮幸,“起初,沈浩和我們身邊的普通人並無不同,他是一位在省財政廳一干十幾年的科級幹部,生活安康、工作穩定、與妻子女兒過着平凡幸福的生活。但是,他之後的道路卻開始不平凡,我也一度猜想,究竟是什麼促使他離開家人,放棄安逸前往農村成就一番事業,又感動了村裏樸實的農民3次按下紅手印留他?在深入到角色內心後,我尋求到了答案——因爲沈浩是農民的孩子,他對農民有着最深沉的感情,對土地是發自肺腑的熱愛;因爲他有理想和抱負,不願在機關裏度過餘生,希望來到基層爲農民們做一些實事;小崗村給沈浩提供了一個舞臺,黨和國家的農村政策給了他一個實施理想抱負的機會和最強有力的支持。”

《第一書記》着重挖掘了沈浩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重現了他最感人的生活細節,記者在觀看影片時發現,導演沒有故意把沈浩塑造成高大全的英模形象,而是把他塑造成了一個會在每個人身邊出現的普通人,片中他遇到困難時也會有激烈的思想鬥爭、面對家人和工作的矛盾時也會焦慮,這些都讓觀衆看到了一個形象豐滿的沈浩。此外,片中表現的沈浩訪貧問苦、招商引資、建紀念館、修自來水、新村規劃、經濟種植、土地流轉、遷墳建廠等事蹟讓在場的觀衆無不爲之動容,當看到小崗村村民爲了挽留沈浩三次集體摁下紅手印的情節時,一些女觀衆開始悄悄抹淚。影片的最後,年僅45歲的“第一書記”沈浩因積勞成疾突發心臟病,倒在工作崗位上,小崗村人傷心欲絕,第四次摁下紅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崗村。

  第三篇:《第一書記》觀後感(3)

看了電影《第一書記》,被沈浩同志的事蹟和精神深深打動。沈浩同志紮根小崗六年,爲小崗的發展鞠躬盡瘁,用年輕的生命詮釋了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該影片真實、客觀地記錄了沈浩同志在小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經歷,故事本身並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平淡中給人一種震撼,這種震撼的感覺來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責任感,一個共產黨員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

當片頭的音樂響起,鳳陽縣的古城牆的寫意鏡頭中出現時,“萬世根本”四個字格外引人注目。電影以沈浩的猝然長逝開頭,以女兒的一段深情而堅強的告白結尾,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裏,故事情節緊湊、真實可信;沒有口號、沒有標語,沒有說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總之,這是一部耐人尋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 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我們現實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實幹感動了同學、用真誠感動了小崗村村民、用業績贏得領導的讚譽,舍小家爲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書記光輝形象。如果說掛職三年有“鍍金”嫌疑的話,那麼掛職六年還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辛勤工作,“鍍金”就轉變爲“真金”。衆多影視明星在影片中再現了沈浩在小崗村第一書記的崗位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和帶領大家建設小崗村的生活片段,使觀衆信服並從中受到深刻的教育--萬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時期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踐行黨的宗旨、盡心盡力爲羣衆謀福利,他深入羣衆,埋頭苦幹,在廣闊天地中鍛鍊成長,在艱苦磨鍊中增長才幹。他的感人事蹟凝結成一座豐碑,不僅立在小崗村,立在廣袤農村,更立在廣大幹部羣衆的心裏。

吃年夜飯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會忘記,村民們輪流用手機給沈浩的妻子和女兒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爲擁有這樣一位丈夫而感到驕傲,女兒也爲擁有這樣一位爸爸而自豪。沈浩在日記中寫道:我用我最黃金的歲月爲小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今天發生的一切,讓我感到交困難耐,但我仍願擔當!也許我的舉動,能換來小崗村真正的發展和繁榮,我無怨無悔!看完這句話後我潸然淚下,爲一位共產黨員的奉獻精神、犧牲精神所感動,這種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學習。

作爲一個普通的共產黨員,乾點事業不難,難在選擇。既然選擇了,就要把這個事業幹好,這需要有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並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爲大家,只有這樣才能取信於民,才能贏得羣衆的擁護和愛戴。小崗村對沈浩同志連續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對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在創優爭先活動中,我們要學習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爲榜樣,做好本職工作,以人爲本,全心全意地爲人民服務。

平凡的人生閃耀共產黨員的魂,堅定的信念成就輝煌的小崗村;眼含淚水又心情激動的看了根據安徽小崗村第一書記沈浩事蹟改編的電影,影片真實客觀反映了沈浩在小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棄相對優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層,在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崗村,把愛和希望留在了小崗村,把自己最寶貴的生命也奉獻給了小崗村。沈浩同志鞠躬盡瘁、一心爲民、不計較個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響着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體現了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

兩任村官,六載離家,總與農民面對面,肩並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戶村民的心,改變了流傳多年的俗語,先修路,再蓋房,後架橋,事事關注百姓,件件貼近民心,他就是人們的好公僕--沈浩。一個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傳統的犧牲奉獻精神,又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時代性。他離我們是那樣的近,因爲他如我們每個人一樣的平凡,他卻又離我們那麼的遠,因爲他做到了普通人無法做到的堅守和奉獻。

我很喜歡電影的主題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懇懇,不求光環,不求繽紛,只願做棵禾苗深深紮根„„”,在這個充滿變數和人心浮躁的時代,很多人嚮往的是一種以物質財富爲目標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種簡單的、純粹的人生,以及這種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給我們的啓示卻是無盡的。

這部影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價值觀,我們的黨從誕生到現在涌現出無數英雄和模範,從張思德、雷鋒、焦裕祿到孔繁森„„他們都代表着那個時代的價值觀,而從沈浩身上卻表現了新時代共產黨人的價值觀。當別人把到農村掛職鍛鍊當作鍍金的跳板時,正是他勇於超越傳統價值觀,把小崗村做爲自己人生的平臺,用新的價值觀實現了對理想的追求。可以說是沈浩改造了小崗村,也是小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書記的女兒在演奏鋼琴前說了一段話深深感動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堅強勇敢的性格,延續了沈浩書記的偉大精神,使我備受鼓舞。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紮實地做好每一件事,對得起自己,對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負組織對於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爲人民務實、清廉、實現自我人生價值,實現一名共產黨員的優秀作風。

  第四篇:《第一書記》觀後感(4)

走進電影院,含着眼淚觀看完了《第一書記》。

這是一個真事的故事。講述的是安徽省財政廳的沈浩同志,響應省委號召到小崗擔任村第一書記。小崗有着他自身的特殊性,內部關心複雜,存在着歷史遺留問題,老一輩帶頭人又不團結,羣衆生活困難,沈浩看在眼裏,急在心中,他跑前跑後籌集資金爲小崗修路、建房、重建紀念館、爲村裏追回了集體財產,使小崗人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貧困。他付出了很多,在三年任期滿後,村裏98個紅手印留下了他,他繼續爲小崗發展奔波,在他不懈的努力下,小崗圓了一個三十年的夢----修通了鐵路,爲小崗引資轉型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村民收入提高,而他卻永遠的離開了那片熱土。

沈浩作爲新時期的模範黨員形象,他永遠記在了小崗人的心裏,他的事蹟讓我們這些共產黨員作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和淨化。以前小崗有過掛職的村書記,大多數人到小崗任職是作爲升職前的鍍金。而沈浩把小崗當成了自己的事業做,他只是做了別人可以做但是沒做的事。同樣是做事,目的截然不同,所以最後的效果也大相徑庭,用小崗村人的一句樸實的話:沈浩你是真共產黨。這句話讓我感到震撼,久久的不能平靜。我想這是我們共產黨員價值的最高體現,也是最高榮譽,也是我們每個黨員奮鬥的目標。

我從心裏敬佩沈浩,因爲他爲小崗村民,犧牲了自己對家人的照顧。沈浩說:他最愛的三個人也是他最對不起的人,他希望用他的工作來彌補。這是種多麼崇高的思想境界,他做到了。而我們大多數人的差距就是沒能餞行。在現實社會中,當大家和小家遇到矛盾時,我相信,舍小家顧大家,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是我們共產黨員的選擇。也是我的選擇。

身爲一名普通的黨員、普通的員工,能否在普通的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呢?我想是可以的。我們的身邊不是有很多的先進人物嗎?他們也是普普通通的黨員,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觀看了這部電影,使我更加從中看到了差距,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學習沈浩捨己爲人、爲民不怕犧牲、樂於奉獻的崇高精神,在實際工作中踏實工作,努力專研業務知識,爲燃氣事業的蒸蒸日上,做出最大的貢獻,從而也體現一名普通黨員的人生價值。

  第五篇:《第一書記》觀後感(5)

院裏組織機關黨員職工觀看電影《第一書記》。沈浩--安徽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我在2010年年初的時候就知道了他的先進事蹟,當時全國各大媒體都爭相報道,沈浩的突然離世帶給小崗村、帶給中國共產黨的不僅是親人離去的傷心,更是羣衆的一種損失。看了電影《第一書記》以後我覺得導演將沈浩這個人物刻畫的很生動、到位,讓我們走入了沈浩的真實生活中,沈浩的內心世界中,再一次的被他無私爲人民的奉獻精神打動。

沈浩同志的最大特點,是對人民羣衆有感情,對小崗村的男女老少有感情。沈浩同志是深入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涌現出來的生動典型,他是我們黨員幹部的一面鏡子,我們所有黨員都應該和他對照,想一想自己應該如何對待羣衆?如何對待組織?如何對待人生?我作爲一名預備黨員,即將於今年的11月份轉爲正式黨員,我要以沈浩同志爲榜樣,像他那樣真正地實踐"三個代表",像他那樣對自己的工作一絲不苟,踏實幹事,艱苦奮鬥,積極向上,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與擔負好自己的責任。

電影中小崗村發展由緩慢不前到迅速壯大,人民生活從貧窮落後到經濟富裕物質充裕,這變化的道路也是沈浩同志爲人民服務的汗水之路。6年來,小崗村家家都住上了新房;6年來,小崗村民人均收入增長了近兩倍;6年來,小崗人的觀念變了,心更齊了,發展思路清晰了,如今的小崗村已經成爲國家4A級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幾萬人。一切的美好生活剛剛開始,可是沈浩卻累倒了,倒在了他無限熱愛的那片土地上。影片中最後,沈浩的女兒深情的話代表着沈浩生命的延續,沈浩精神對後代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村官因爲沈浩事蹟來到小崗村當村官,是沈浩精神的延續;片尾曲更是娓娓道來做人的道理。讓我們聽着《做人》,在音樂中永遠的悼念一名偉大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沈浩。"紅手印映出一個大寫的人,萬世根本是做人,做大寫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