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文案 > 勵志文章 > 關於小年的微信推送文章

關於小年的微信推送文章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6W 次

小年,通常指掃塵、祭竈的日子,被視爲“忙年”的開始。由於南北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爲“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小編特意爲大家推薦關於小年的微信推送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關於小年的微信推送文章

小年的微信推送文章 篇1

竈糖

竈王糖,是用麥芽,小米熬製而成的糖製品,售期最短,只有過小年前後才上市的糖果。用這種糖祭竈,意在用竈糖粘性,粘住竈神的嘴巴,使其“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甘蔗

小年這天的甘蔗特別好賣。甘蔗因爲“節節高”的美好寓意,是祭竈的必備。甘蔗是竈王爺登天的梯子,一節一節向上攀登,而甘蔗帶尾梢有一種無止境的意思。

相傳宋朝福州有個窮書生,祭竈日買不起供品,只好撿別人丟掉的甘蔗頭供奉竈公竈婆,還剪了個紙馬,寫道:“一匹烏騅一條鞭,送你竈公上青天;玉皇若問人間事,謂道文章不值錢!”那日,竈公上天把此事告訴玉帝,玉帝十分同情,讓書生中了狀元。所以,在福州傳統的祭竈日裏,至今還有吃甘蔗一定要完整保留甘蔗頭的講究,這樣纔有“節節高”和“金榜題名”之意。

元宵

惠州民間稱 “送竈君”,也稱爲“送竈主阿公上天”、“祭竈君”等。在送竈君這一天,大家都要燒香燭、備元宵、柑桔、紅蘿蔔、茶水,外加兩條帶尾梢的甘蔗。元宵、柑桔、茶水自然是給竈君吃的,而元宵是必備品,意思是用來糊竈君的嘴,讓他不要亂說凡人是非。

荸薺

老福州祭竈,甘蔗和荸薺是必不可少的,有“甜甜蜜蜜”的含義。荸薺,則是爲了取其福州方言的諧音,寓意“好運從年頭一直延續到年尾”。

廿四團

“廿四夜吃糰子”是江南許多地方的風俗,寓意着一家團團圓圓、幸福美滿。在蘇州,每年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做糰子、送糰子、吃糰子是必備的一道年味。

蘇州人祭竈中最重要的祭品便是糰子,過去叫做“廿四團”。“廿四團”用糯米粉製作,餡兒有鮮肉、豆沙、蘿蔔絲等多種。蒸制好的糰子上都要點印子,有圓的、方的、花瓣形的,用以區別不同的餡兒。

年糕

年糕以諧音取“年年高”之意。農曆小年又叫辭竈,就是吃了糕送竈王爺上天上去彙報工作。蒸了糕,放上棗,蘸上糖給他甜住嘴,叫他到玉皇大帝那裏去說說民間的好事。

相傳伍子胥在建姑蘇城時城磚不是泥土做的',而是用糯米磨成粉後做成的“磚”,百姓曾用“糯米城磚”解決了一時的危機。蘇州人爲紀念伍子胥,此後每到寒冬臘月,就準備年糕。蘇州年糕的造型與城磚相似,而且煮後不膩,幹後不裂,久藏不壞。

年糉

南寧人有過小年吃“年糉”的習俗,年糉是新年吉祥的象徵,俗話說:“年糉年糉,年年高中(糉)”。年糉跟端午節的涼糉不一樣,它有餡,有大有小,有長有短,有圓有扁。剝去葉子後,皮是糯米,餡是綠豆和豬肉,也有人放自己喜歡的食品做餡料。

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小年的微信推送文章 篇2

小年這天,也是漢族民間祭竈的日子。漢族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四,竈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竈時,人們在竈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 祭竈對聯草;其中,後三樣是爲竈王昇天的坐騎備料。祭竈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竈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裏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竈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竈"、"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竈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祭竈的由來

祭竈的風俗,由來甚久。竈君,在夏朝就已經成了民間尊崇的一位大神。記述春秋時孔丘言行的《論語》中,就有“與其媚輿奧,寧媚與竈”的話。先秦時期,祭竈位列“五祀”之一(五祀爲祀竈、門、行、戶、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說爲門、井、戶、竈、中雷;或說是行、井、戶、竈、中雷)。祭竈時要設立神主,用豐盛的酒食作爲祭品。要陳列鼎俎,設置籩豆,迎屍等等。帶有很明顯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跡。

竈王由來

過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動是"辭竈".就是"祭竈王"。竈王也叫"竈君",漢族民間稱"竈王爺"。

相傳竈王原來是一個叫張單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賢慧女子郭丁香爲妻,後又休妻續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懶做,不久就把張家財產揮霍一空,改嫁他人。張單家境敗落,又遭火災,淪爲乞丐。一天,他乞討到一戶人家,主人給了他熱湯熱飯,後發現施飯者就是他休棄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難當,碰死竈前,被姜太公封爲竈王。

祭竈的日期

古人祭竈的日期,歷來說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國封建社會裏,諸教並存,神靈之數高達萬千之多,民間習慣一概敬之。可能是爲了簡化統一,易記易行的緣故,把竈君每月上天稟報一次的說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並且把時間固定在臘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這一天,也就成了傳統的祭竈節日。

山西境內,絕大部分地區是臘月二十三日祭竈。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陽城等少數地方是臘月二十四日祭竈。

小年的微信推送文章 篇3

農曆臘月二十三,是傳統的“小年”,古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竈君老爺要上天”。

傳說竈王爺本是天上的一顆星宿,因爲犯了過錯,被玉皇大帝貶謫到了人間,當上了“東廚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戶的廚竈中間,靜觀人們怎樣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壞事都詳細記錄下來,到了臘月二十三就回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善惡情況。等到了臘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間,根據玉帝的旨意懲惡揚善。所以按老理,人們在臘月二十三都要祭竈,並把又黏又甜的糖瓜獻給竈王。

關於爲什麼要獻糖瓜給竈王也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人們想用糖瓜粘住竈王爺的嘴,讓他別在天庭說人間的壞話;另一種說法是,竈王爺馬上要上天彙報工作了,臨走前給竈王爺敬獻香甜的糖瓜是“賄賂”他,讓他上天多給人間說點好話,來年生活會更幸福。

糖瓜說白了就是麥芽糖,麥芽糖屬於碳水化合物的一種,結構與蔗糖類似,是由兩個單糖分子組成的,與牛奶中的乳糖、甘蔗中的蔗糖同屬於碳水化合物中的雙糖。糖瓜在製作時大多是以大麥芽爲原料加工而來,做成圓的就叫“糖瓜”,長的通常叫做“關東糖”。

糖瓜和市面上銷售的各種糖果相比,一方面它具備脆甜香酥的獨特風味和口感,其他糖果很難模仿;另一方面,糖瓜的主要成分是麥芽糖,是天然食品原料經簡單加工而成,在製作的過程中不需要額外加入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

糖瓜,對於普通消費者多吃幾塊是無妨的,但對於糖尿病患者和血糖偏高人羣,糖瓜畢竟是高糖食品,而且雙糖很好消化吸收,血糖上升速度快,所以不宜食用。另外,糖瓜的黏度很大,吃完最好及時刷牙或漱口,否則不利口腔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