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遠大空調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躍的創業經驗談

遠大空調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躍的創業經驗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1W 次

遠大空調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躍的創業經驗談

遠大空調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躍的創業經驗談

【創業者的素質】

今天覺得特別振奮!校園的建築,眼前這個通透的大廳,這個會場,都讓我覺得振奮。

同濟大學是一個有近百年曆史的著名學校,它的管理學院也是非常著名的。在這裏演講我覺得有些緊張,雖然我希望講得放鬆一些,但確實在這裏我不得不表示特別的崇敬。我是企業界人,平常一般在技術圈子裏,在講到技術之外的話題時通常是不太有條理的。今天在這裏談的又是我平時涉及更少的一個話題:創業者的素質。因此,我只能談談自己的體會。體會非常多,畢竟,在白手起家的這幾年裏,我算是比較成功的一個。這些體會對大家不一定有用,只希望能對大家有些啓發。今天把談話的標題分成五個方面,首先談機會,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第二談談常見的幾種創業者。第三談知識與智慧,決心與信心。第四談的是我的少年時代與遠大的今天。第五談透支明天。

遠大空調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躍的創業經驗談

機會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我接觸的人很多,遠大也經常招入新員工,我與公司內部和外部的年輕人都有過一些交流。在交流中,我發現大家總覺得自己的機會不夠,覺得自己很聰明很能幹,但是沒有機會,或是沒有過去創業者那樣的機會,因此只能將就點做些這樣那樣的事情,這是我今天要談的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我很奇怪,爲什麼很多人認爲我們這個時代是個遍地都是企業家、老闆的時代,尤其在經濟開放比較早的沿海和南方?我覺得這種觀點是錯誤的。過去有個笑話,說深圳一片樹葉掉下來砸死3個總經理。可見總經理之多——到處都是。現在,很多能幹的人不到企業來工作,不到大企業來工作,不去形成團體,結果很不錯的人到最後都失敗了。

實際上,不是每個人都可以當老闆,或者說這個社會也不需要那麼多老闆。目前,大家都喜歡將自己的創業夢想定位在一個狹小的範圍內,希望當總經理,希望擁有屬於自己的公司。這種矛盾在我們這個時代非常普遍。現在的時代是個非常特殊的時代,與5年前不一樣, 8年前不一樣,20年前就完全不一樣了。9年前,我在巴黎地鐵上問幾個華人去哪裏?他們說不知道。我問他們,你們在車上做什麼,去哪裏?他們說他們是去玩的,週末到處走一走,玩一玩,到了哪裏就哪裏。我問他們不怕花錢嗎?他們說一張票可以跑遍全巴黎。這種感覺好像很盲目。德國就更奇怪了,火車票特別貴,但一到了週末,全德國一張票就可以通用,而且是很便宜的票。很多中國人都在週末的時候在整個德國跑。看起來好像很盲目,但似乎又很有目的性。其實,目的就是機會。這個時代給人創造的機會多得就像一張通票一樣,每個人都有機會。改革開放,貿易全球化都給每個人創造了非常多的機會。大家應該從中把握自己的機會,而不是單純期望着做總經理。

這種機會有時也可能是糟糕的,現在很多人的目標是做企業家。企業家的概念很廣泛,個體戶是企業家,做大企業的也是企業家,做貿易的是企業家,做工業的同樣是企業家,但是他們的知識結構卻完全不一樣。這個時代機會確實非常多,每個人都一樣,千萬不要認爲自己的機會會特別多一些,不要認爲自己讀的書多,自己的背景不同,自己的父輩有錢就更有機會。其實,每個人都是一樣的,都有一樣多的機會,都要自己把握。

人在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把握機會,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個目標不一定準,但是要確定下來,只有確定下來以後,在某個領域裏的知識才會逐漸加強。下面我會談到我自己的經歷,這樣可能更能說明問題。我學的是美術,但我今天做的是工業,我覺得它們還是有聯繫的。總之,人生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給自己定位,將自己的人生價值確定下來。

現在很多人受這個時代各種因素的影響,認爲一個人不一定有知識就能成爲了不起的人。比如,這個人好像不用有什麼額外付出就成了鉅富,這個人投資了100萬、500萬,僅僅在一兩年時間就變成了5 000萬、5個億,甚至還有個別人根本不投入,一下子就變成了幾千億的富翁。我不說這種事情的實際情況或是背景情況怎樣,但是這種概念會讓很多年輕人犯錯誤。年輕人會覺得意外的機會和收穫很多,多讀一點,多學一點,多做一點並不重要。彷彿自己累死累活,十年時間不如別人一天的時間。我在香港聽得最多的就是香港市民談李嘉誠與他的兒子,說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用一年的時間抵得上他做30年時間,人們發現新經濟裏有些東西比做實業來得更快。李嘉誠的房地產業還算是不錯的,像那些更需腳踏實地的事業,很勞累、看起來沒有更多贏利機會的事業就更沒有人去做了。持這種觀點的人我遇到的挺多,但往往遠大留下來的都不是這種人,而是意識到自己的價值,意識到人生應該如何走的人。

現在我談第二個標題——常見的幾種創業者。中國改革開放差不多20年了,在這段時間裏,中國每天都在變化、深化。按說,中國的政治、宏觀經濟發展情況非常值得人去研究,但中國在這一領域卻特別缺人,我認爲這個領域確實值得我們付出終生的代價去研究。政治經濟人才不論他們在學術上的成就有多大,都是了不起的人才。但現在報刊傳媒宣傳他們非常少,似乎不把這種人視做了不起的人。可我卻特別崇拜這種人,甚至於哪個學校哪個教授的某個觀點受到新聞界的重視,我都覺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中國目前這方面缺乏人才,我認爲大家應該把這種創業作爲一個很好的選擇。中國人有些看不起政治家,甚至對政府官員有這樣那樣的不良看法。其實,成功的政治家對社會的意義非常大。我對新加坡比較瞭解,新加坡人就認爲一個成功的政治家對社會的意義是最大的。新加坡在那樣一個孤島上有什麼資源?我國香港還有大陸這樣的背景,在貿易上有大陸對它的支持,新加坡卻要依賴別人,連淡水都要從馬來西亞運送過去。新加坡的發展靠什麼?靠的就是政治體制。當地的華人祖輩出去的時候都是沒有經濟背景的人,而今,200多萬華人卻建立起一個那樣富強的國家。新加坡之所以發生這麼大的變化,我認爲政治是第一原因。政治方面的改革或政治方面的完善、政治方面的好政策對社會的意義是最大的。我們卻很少有人想到做政治家也是一種創業。實際上,當個縣長也是一種事業,真正把縣裏的事做好了,有多麼了不起呀,起碼影響幾萬人或幾十萬人。如果說管理學院有很多人去當縣長,哪怕當縣裏某個局的局長,我認爲也是很了不起的事情。當然,我不是說當老闆就不是好事,而是我覺得這種創業特別的重要。

還有,我覺得我們的社會目前特別缺乏藝術家。音樂、繪畫、美術,許多這樣的人才都轉向其他方面了。現在不把畫家當做人才,好像只有極個別的畫家才爲人景仰,在小時候我覺得遍地都是畫家。現在,我認識的很多人都不畫畫了,曾經很有名的畫家都去開餐館了,不再將畫畫作爲自己以引爲榮或是值得終身奮鬥的事業。音樂家就更少了,很能幹的音樂家天天在舞臺上表演還不如去跑場子,或是在別人婚喪嫁娶時表演賺的錢多。這種局面是非常讓人痛心的。如果給我機會,我想成爲一個藝術家,我覺得我成爲一個藝術家不會比現在差到哪裏去。有一次,幾個搞裝修的人到我公司來投標。其中之一是廣州美院的一位副教授,我跟他說我當年想報考美院,但是沒考上。他說好在你沒有考取呀。我說怎麼了?他說你考取了,不就和我們一樣,拎個包過來了嘛(聽衆大笑)。他們覺得自己很“悲慘”,其實我覺得不是這麼回事,關鍵是我們這個社會對藝術家不重視,對生活的各個方面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很多人的物質生活已經很豐富了,但是對藝術、精神生活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至於說技術專家就更重要了,他們更應該引以爲榮,他們是最值得推崇的一種創業者。這個時代技術專家很少,遠大要招到好的技術專家非常難。有人說遠大的老闆真是不錯,自己是直燃機技術的第一權威。我在這裏不謙虛地說,我確實是第一權威,原因很簡單,沒有人才。遠大公司現在能夠招到的人才,往往只是對機械、對熱工、對材料、對某個方面比較在行,真正技術方面的全才很少,沒人研究,也沒有人肯去鑽研。中國綜合方面的科技人才特別缺乏,真正的發明家也特別缺乏。當然這裏面不只是人才的問題,搞技術研究的人還涉及到企業或者科研機構、整個系統的投入,不論是信息情報還是專業或是各種交流的投入都太少了,所以我們的基礎研究沒有深度,基礎研究人才缺乏。大家不把綜合科技人才看成人才,他自然也不會去鑽研,不會去對外界對社會提出要求。去大學裏看看,很多昂貴的設備都是20年前、10年前的,真正先進的東西很少,跟我們經濟的發展水平極不相稱。

不僅政治、藝術和技術行業,其實,每個領域都有可能成爲創業者的事業追求,各種崗位各種職業都有可能。大公司裏能獨當一面的人也是我認爲特別需要的。這個人在10天、20天之後召集幾個人,能夠把一件事情辦下來,一兩年之後能擴大他的研究,擴大他的產品領域。他不一定是公司所有者,但他可能爲這家公司創造相當大的價值,是有價值的高級經理人,有專業精神的經理人,這也是創業者。剛剛我們在車上聊天時還在說,80年代美國最著名的一個人叫艾科卡,艾科卡督促美國政府將交通安全搞上去了。這個經理人多有名多有成就呀。即使一個一二十人的小公司,如果你將一個部門的工作、市場、技術、產品做得很好,你就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才,如果達到了一定的經濟指標,收入可能比老闆還高。這種人同樣是人才,同樣是創業者。中國有很多私營企業,去年《福布斯》雜誌評定的50個富豪,我仔細一看,這些企業都沒有形成真正的規模,包括遠大在內。我認識很多私營企業的老闆,我們談到的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就是人才問題,是管理界、經理界的人才問題。企業有了人才還缺什麼,什麼都不缺了。有些人說前年面對的是資金問題,後來資金問題解決了,面對的就是市場問題,市場好了後,技術上又出問題,現在問題更大了,人才出問題了。我說從來出的都是人才的問題,現在我們的企業特別缺乏有職業經理人習慣的人才。我們發現歐、美、日,包括一些韓國的企業,動不動就有幾十億、上百億美元的營業額。去年《財富》公佈的全球500強企業裏面,中國也有五六家,但它們不是靠企業自身機能成長起來的,我不是貶低國營企業,這是歷史造成的。中國沒有大企業,沒有靠自己機能成長起來的大企業,沒有靠自己的競爭力成長起來的企業,我覺得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人才問題,經理階層人才的問題。經理階層人才的缺乏是由現在的社會風氣造成的,我們這一代老闆對人才的定位、對人才的標準不一定對,可能也是一個原因。有些企業很快就不存在了,我覺得那可能是連最基本的人才都沒有,就是老闆本身。總體來說,能夠成就一家企業的老闆,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人才。我也是犯過錯誤的,遇到有些人想自己當老闆,沒有想到告訴他,他現在的崗位其實就是他自己的事業,就是他的天地。今年我們開發的一個新產品,開始成立了獨立的項目部,設定了項目部的負責人,確定經濟、技術、市場方面的遠期、近期指標,然後讓他們自己去做。指標出問題我可能要參與或是派人蔘與,但一定要讓職業經理人在他的事業裏面均衡發展。

下面我談第三個問題,這個話題也許並不直接與我的演講主題有關,但它是很多創業者迷惑的一個問題,就是知識與智慧,決心與興趣。大家認爲讀了書就有知識,這是個誤區。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那是古代,天下事本來就比較少,現在這個時代光讀書是不夠的。書本中的知識太少,容量也有限;另外,現在的知識天天在更新。幾年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一個標準:不能自學的人是現代文盲。如果你認爲學校裏學的知識就夠用一輩子了,那是很落伍的。我們現在處於一個高效率的時代,這個時代裏每一個人的才能要加倍地發揮, 5倍、10倍、100倍,只靠在學校的知識是不夠用的,靠在某個階段進修學的知識也是不夠用的,應該每時每刻都想到知識要更新。過去,有些人認爲會計算就是有知識,但計算在今天根本不能算是知識,軟件工具應用的迅速普及,讓計算變得簡單了。整個社會的佈局都已經變了,應該說,知識不等於智慧,這一點特別重要。當然,我不是說知識不重要,我只是說每天學知識特別重要。有人說我是學美術出身的,怎麼能去搞工業、搞技術呢?實際上,我只在20年前學過一點美術,從30歲開始就每天都泡在工業裏、技術裏。我認爲每一個新時代的人,不論中年人還是老年人,每天都可以接受大量的新知識,每天自己接受新知識才能稱其爲智慧。智慧有一點非常重要,容易被忽略,就是原則,或者說是世界觀,在一個正確的世界觀下面的原則。我們所說的原則在公司的具體定義就是自然法則、自然規律。如果說每個人都意識到這一點,他的成就可能會大一些,也可能會比一般人要幸福快樂得多,健康得多。自然法則包括了方方面面,從個人角度說,自然法則就是跟着生命的規律走,少吃一點藥。生命在於運動,在於營養均衡,在於陽光、在於空氣,這就是自然法則。我們談得比較多的,作爲成就事業的人要關注的兩個法則,一是森林法則,一是農場法則。大家知道一棵孤立的樹不能成爲大樹,長不大長不高,而森林裏的樹卻可以長得很大,五六個人都抱不下,原因很簡單,就是有競爭,要爭取陽光。動物界、植物界所有的優勢都是由競爭產生的,烏龜競爭不過別人就用殼將自己包起來;天上的競爭不過水裏的翅膀就大一點,飛得遠一點;地面上的競爭不過天上的,就躲起來,或者有鋒利的牙齒。整個世界充滿了競爭,在企業界、在市場經濟時代,我們應樂於迎接競爭,迎接挑戰。

另外一個我們叫農場法則。現代農場可能是二三百年前從英國開始的,有了蒸汽機後纔開始有現代農場,古代農場則在5 000年前就有了。如果人類沒有農場,只依靠刀耕火播,只靠捕食野生動物,是不可能發展到今天的60億人口的,所有的高科技,所有的現代文明都不會存在,農場法則是值得推崇的法則,符合自然規律。農場法則的特徵是什麼?就是播種、施肥、耕耘、收穫,有良好的外部氣候,風調雨順。在旱地裏就播麥,在水田裏就下稻。如果仔細研究農民遵循的這種自然規律,你就會發現很多道理,如果我們按這種自然規律來辦企業,就會取得成功。不論信息時代,不論經濟全球化,都不會影響到農場法則,不會與農場法則衝突。必須要有很好的種子,而且是適當的種子,要有足夠的肥,要進行耕耘、除草,有基本的外部氣候,然後你纔有收穫。這個時代有些人可能缺少了耕耘的過程,有些人可能缺少了施肥的過程,有些人可能沒有播種就在那裏施肥、耕耘,更有些人種子就播錯了,還有些人什麼都不做,就想着最後一條:收穫。如果有些企業失敗了,有些企業應該更成功卻沒有達到,我覺得就是農場法則研究得不透,或者根本就沒有研究。農場法則看起來並沒有什麼特別,農民都知道,5 000年前的農民就知道了,但是現在很多看起來很聰明的人卻不懂。我覺得農場法則與回報有着某種關係,做好人有好報,做惡人就有惡報,付出得多就得到得多,這就是我們的傳統文化。現在注意傳統文化的人越來越少了,現在信息很發達,新聞界關注的都是大家關注的那些事情,人與人通過網上的交流或面對面的交流,談論的也是一些我知道你知道的事情,常常是那些在某些股市上,或是在所謂高科技或者新經濟領域裏一下子就“發”起來的東西。我不是說新經濟不好,但是中間有一些東西是不好的,太誇大了。在自身、在傳媒、在百姓那裏一層層誇大,最後整個社會形成一種風氣,覺得付出少也許得到的多,甚至覺得付出的是傻瓜,覺得別人不付出得到的更多。這種不勞而獲最終會帶來什麼?沒有人可以不勞而獲,成爲了不起的人。這種人往往得到某一次機會以後,對付出就沒有興趣、沒有耐力了,最後反而會毀了他,可能成就大業的人就這樣失敗了。總之,智慧比知識更重要。

這個時代非常好的地方就是創造了大量機會,給我們的思想帶來了極大的解放。不論是中國的改革開放,還是全世界的經濟浪潮,確實給每一個人都創造了非常多的機會。但是,很多人決心做個了不起的人,最後卻沒有成就,失敗了。這裏有個比較重要、比較真實的原因就是興趣。如果不是充滿激情地幹一份事業是不會有成就的。不論是壓力、機會還是動力與誘惑,興趣很重要,沒有興趣就不會有激情和動力。興趣包括幾個方面,一是我們對這件事情結果的興趣,二是對從事這件事情過程的興趣。如果將結果的興趣僅僅定義在錢上,那就是賺錢的機器。我覺得事情的過程更重要,每天每時你對做的事有興趣,這一點特別重要,這就是一個人職業的定位,企業方向的定位。進入一個你沒興趣的行業,你是很難成功的。興趣就在你的血管裏、細胞裏,就在你從小養成的習慣裏。所以在你選擇事業時,或者在你選擇創業方向時,你首先要對自己的能力進行分析。要在對自己的個性進行定量定性分析之後,選擇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哪怕這件事情看起來市場不一定好,但成功的希望卻會大得多。做事業只有決心是不夠的,我認爲我的企業和我自己的一點成就就是由興趣所帶來的。創業有決心非常重要,但是更要沉下來,平靜地解剖自己——我的興趣在哪裏?

第四個問題,我的少年時代和遠大的今天。在這裏,我想談談我的個性,以及我小時候的經歷對遠大的影響,這也許對今天的年輕人有些啓發。小時候我讀書特別努力,但我有丟三落四的毛病,有次作文一分沒有,因爲寫在草稿紙上,所以1977年我沒有考上大學。大約在我六七歲時,就是1967和1968年吧,我經常陪母親開會,感到無聊時我就在那裏畫畫。我對造型藝術特別感興趣,或者說比較敏感。我母親是學幼師的,唱歌、畫畫、音樂她都喜歡,也都會,現在還在畫畫,畫得非常老到,好像專業畫家一樣。到了十三四歲的時候,我畫了一幅列寧的畫像,有人說畫得很好,特別像,我很感動,畫畫興趣更加高昂,以至於冬天我長了很多凍瘡,可是我仍然每天不斷地畫,夏天很多蚊蟲咬,那時候沒有空調,我同樣還是不停地畫。沒有哪個學畫畫的人在那個年代有我那麼狂熱,所以後來我成爲當地畫得最好的一點兒也不奇怪。我二十一二歲的時候,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尤其是悲劇文學帶來的感觸很深,不論看小說還是寫小說,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時間。其間我大約寫了3個劇本,有三四百頁,幾個雜誌都說要發表的,最後都沒有發。(聽衆笑)那時候我真是特別投入,這種投入感在我那個年代也是不多見的。這種投入,尤其是對文學感興趣階段的投入,對我的人生觀有很大影響[]。二十二三歲時我幾乎將能找到的西方的小說——說起來不好意思我對中國的文學不感興趣——差不多讀遍了,包括俄羅斯的。托爾斯泰的書我讀了五六本,巴爾扎克的書讀了幾本,其他如雨果、盧梭、左拉、伏爾泰等人的著作也讀了很多,非常狂熱,學到了很多知識。在這個階段,我樹立了一些人生觀,我覺得這些人生觀是今天這個時代所缺乏的。我認識的人,包括中國人外國人,很多都不瞭解這些文化思想。我在巴黎認識一個學法文的人,說到巴爾扎克的時候,讀的書只有一兩本,還記不清那些句子是哪裏的。這個社會爲什麼會是這樣呢?這就說明有問題。19世紀是思想最活躍的時代,新舊社會、新舊經濟、新舊政治交錯的時代。那個時代產生的文學確實非常了不起,那是人類多年的積累,爲什麼現在沒人注意到呢?現在新的作家少,我覺得這裏面最大的問題還是投入的不夠。不是說我在這些文學作品裏面學到什麼實際的東西,這些書籍是人類知識與智慧的沉澱、是情感與大時代碰撞的火花,帶給我們的是心靈的感動與豐富。其中我印象深刻也真正跟現在有直接關係的作品是盧梭的《懺悔錄》,他說:“我不是標新立異,我認爲現代的物質文明給人類的不一定是好事。”他們在法蘭西文學院的爭論就是文明帶給人類的究竟是幸福還是罪孽。那個年代裏談的很多問題就是現在的環保觀念,以及過分的物質消費帶來的一些後果。我覺得自己從文學那裏學到的主要是人生觀,包括道德觀、助人爲樂、長遠目光,等等。當然巴爾扎克對市場經濟的一些描述,現在來說還是很有啓發性的,我認爲他是市場經濟大師。

後來我又產生了新的興趣,23歲的時候,也就是1983年,幾個朋友在一起說我們搞個藝術周吧,就叫“仲夏藝術周”。這樣,以我爲主,由我牽頭,舉辦了一個詩歌朗誦會,每個人都發一個油印的小冊子,前後差不多花了半個月時間,影響很大。後來我們又想辦個畫展,將很多人包括我自己的作品拿出來展覽。現在我看過很多畫展,辦得是很漂亮,但不如我們那個時候投入。我記得當時借了一個板車,將那些畫拖回來,好遠的路,五六公里呀!我親自拖的,真是特別投入。然後,在這段時間裏,我還辦成了一件事情,就是舉辦“輕音樂晚會”。前兩個活動都是沒有花錢的,第一個用的場地是圖書館的,因爲我當時在圖書館工作。第二個用的是學校的。這第三個活動花了錢,你說不賣票,他們不相信,一定要收你的錢,收就收吧,我們租場地、租鋼琴、租燈光,不過那個時候都很便宜,一元、五角的費用,大約花了幾十塊錢。這是1983年夏天,因爲沒有規定時間,我們是在做完所有的事情之後,最後兩天才貼廣告。像郴州這樣一個20萬人口的小城市,只要在十字路口貼個很小的廣告,一下子全城的人就都知道了。也可能我的廣告設計比較別緻,後來這個活動搞得非常好,大家很有興趣,雖然花了錢,但覺得收穫特大。現在想起來有些人可能覺得好笑,按現在的價值觀來看,確實好笑,因爲我們辦這些活動是無名無利的,誰也不知道是我們幾個辦的,我們都起了一個怪怪的名字,完全是興趣,百分之百的興趣。大家覺得很有意思之後,我就提出來再搞個月光晚會。我們從8月初開始規劃,排練了一個多月時間,投入了非常多的錢,當然現在想起來很少,但那個時候是很多錢了。我很早就開始畫廣告賺錢,將我畫廣告賺的錢都投進去了,還要借錢,後來買膠捲都要跟別人借錢。我的印象是投入了500塊錢,當時我一窮二白, 500塊抵現在的購買力大約是幾萬塊錢,當時的電視機才200塊錢一臺呀。我們的節目越排越精,到演出前半個月,當地歌舞團知道了,他們的副團長找到我,說也要參加這個活動。我很高興,說來就來吧,起先我們是十幾二十人,結果他們來了一大堆人。原來我們搞排練,宵夜我要花錢,現在差不多有四五十人,我每天的宵夜錢花得都特別多,現在說起來很簡單,其實也就是一些便宜點心和牛奶。但是人多呀!但我越來越有興趣,覺得這臺晚會會辦成全國第一的晚會。晚會上都是最好聽的流行音樂,當時的人對這些音樂如癡如迷,節目單上還有我的名字,搞排練我的嗓子都喊啞了,演出那天晚上,我的兩首歌是在沒有嗓子的情況下唱出來的。我那時一直在學美聲嘛!唱完了居然得到最熱烈的掌聲,也不知是鼓勵我還是喝倒彩。我知道我肯定唱得不好,但我對整個活動百分之百滿意。這中間有個插曲,團市委書記找到我,對我說:“說了不準賣票的,你怎麼回事呀?”我說沒這麼回事呀,後來才知道外面炒我們的票,我們的票都是送的,外面炒5塊錢一張。當時流行音樂的票價在我們那裏也就是1塊、8角錢的樣子。演唱會結束後,我大約還了一個月的錢,倒貼進去六七百塊。有沒有後悔?一點也不後悔,不爲名也不爲利。

我這個人有時候很怪,我的怪習慣挺多,在工作方面也不是特別投入,但興趣總是特別大,總要做一些好像不應該是自己做的事情。我當老師的時候,曾用課餘時間辦培訓班,辦美術講座,花去大量時間。在圖書館一年,在學校教書三年,我經常在做一些“亂七八糟”的事情,做一些自己有興趣的事情,這些事情無名無利。我的這種興趣,或者說這種貪玩的慾望特別強,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這種心情,也和我一樣。我騎摩托車擺一塊石頭在地下,我可以飛一米多高,我喜歡衝那種很陡的坡,有一次帶了一個人衝,結果衝了一半衝不上去,就都摔下來了,以後就有點怕了。後來我買飛機,有三分之二的原因是爲了公司的發展,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因爲我的興趣。有一次我在巴黎,看到城市中心的一個飛行俱樂部,我想坐一下飛機吧,就過去了。俱樂部的人聽說有人想坐飛機,說來吧,開頭說要收錢,後來問我們是哪個國家的,我們給他名片,他一看,喲!你不如買我們的飛機吧!我想,考慮一下吧,完了以後,他給了我們一套資料,說你來買我們的飛機吧,我們的舊飛機要賣。我感覺倒是可以買一架。後來瞭解了一些購買飛機的情況,我是1995年受到飛機的啓發,1997年年初我們就買了,這也是一種興趣。

後來在遠大的發展過程中,除了我們每天例行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事情是出於興趣在做。這些事情對不對呢?我認爲,它對企業的發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我剛纔說的那些個人興趣——小時候的興趣,我覺得對個人發展有好處。那麼,後來企業活動所滲入的個人興趣呢?我覺得對企業發展同樣是有好處的。那個時候,我工作的激情,我的這種“不切實際”的做法,在今天遠大的企業活動裏仍然留下很多痕跡。儘管做企業要承擔的職責是非常具體的,有時候也是非常嚴酷的,但還是大量留下了我少年時的痕跡。我在工廠和公司裏是不談這個問題的,有人會想你在滿足個人需要。但我覺得作爲年輕人應該注意這一點,有些看上去跟企業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事情,對企業都是有好處的,包括我搞遠大的產品,也得益於原來培養的對事情的着迷與執著。我和我弟弟最早開發無壓鍋爐時,80%的圖都是我畫的,我弟弟是學工業的,原理圖是他畫的。半噸、1噸、2噸、4噸一共4種圖紙再加上我們的專利技術就賣錢了,專利賣了十幾家,開始有了一點經濟基礎。當時我們做了2臺產品,不是太好,但是到現在還在用。這是1988年的鍋爐,我們覺得成本太高了,這樣的產品是賺不到錢的,最後我們把它簡化了,將圖紙畫得比較細,比較完整,轉讓專利的那十幾家企業都賺了大錢,其中有山東、河北、黑龍江、遼寧的企業。一開始我們就特別投入,後來做直燃機時的興趣就更不得了啦。有一件事至今特別難忘:我們做第一臺無壓鍋爐時,我和弟弟都不懂鍋爐,只懂原理,居然做出兩臺來,長沙電信局到現在還在用。他們那裏的程控設備對溫度的控制要求比較高,高不得低不得。點火成功時,看着那場景,當時那種興奮,那種衝動我真是忘不了。後來就簡化結構,降低成本,最先第一臺是18噸,最後只有8噸,然後圖紙就好賣了,人家一算賬,覺得無壓鍋爐帶來了經濟效益。我覺得,那段時間我的狀態勝過小時候畫畫時的狀態,畫了一些圖紙,做了研究,在看見火的那一瞬間,我那種興奮感簡直無法形容。現在可能很多人是沒有這個興奮感的,也可能是某一種特殊的氣質,會產生紅紅火火的那種興奮感。

1991和1992年我們研究溴化鋰機組,首先興趣就很明顯。我們展開來研究,發現它跟人一樣,這個機器由發生器、吸收器、冷凝器這些部件組成,最後產生負荷,產生制熱、製冷的能量,感覺就像一個人的器官和軀體,加熱製冷,感覺特別玄妙。當時研究這個產品應該說有很多因素,包括市場,國民經濟等各個方面,但是對產品本身的迷戀應該說是最重要的。產品可能賣不出去,可能賣出去也不賺錢,可能賣出去別人會找麻煩,但我還是做了,我就想把它做出來。做出來1臺以後,又想做第2臺。在那個年代一半是壓力,一半是興趣,總是想再做1臺更精彩的直燃機,燒油更少,運行更穩定,體積更小巧。我們第一臺100萬大卡的直燃機有4.2米高,將近7米長,3米寬,相當於現在300萬大卡機器的大小。由於興趣,你就發現,你可以把它做得更小巧、更精緻,功能更強大。那時運送機器是我去的,由於機器太高了,一路上那些橋都過不去,走了不知多少彎路,後來上面坐了兩個人來挑電線,再後來又想辦法將輪胎的氣放掉一點。現在我們100萬大卡的機器有多大呢?2.4米高,2.2米寬,4.8米長,大概是原來機器體積的1/3,這就是技術啊,帶着興趣會把技術做得越來越完美。這個機器做得小,對用戶當然有意義,便於運輸、安裝、減少成本、減少機房佔地。另一方面,對個人來說,確實是一種激情,激情在驅動我們。遠大到現在還是個中等企業,或者說是個小型企業,與國外公司相比我們是很小的企業,同國內企業相比,還有很多民營企業比我們大。如果從運轉情況來說,我相信我們是最好的企業。我覺得三個方面是最好的:第一,我們確實是獨立地掌握着技術,這些技術從基礎一直到最後核心的部分都是我們掌握着,不僅包括產品的設計、製造、檢驗,還包括產品服務,產品應用等方方面面的技術;第二,遠大創立了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企業文化,遠大絕大多數的人都在執著追求創新,這家企業不會在哪一天處於競爭方面的劣勢,因爲我們總在創新;第三,我們打下了較好的經濟基礎,經濟上很強,人均擁有的資金儲備非常多。談到遠大比較突出的就是這三點,其實最核心的因素是企業文化,我覺得這可能跟我個人有關,跟我們公司所參與進來的很多骨幹成員,包括一些非骨幹成員都有關係。在我們的企業裏,企業文化對每個人的影響都非常強,每個人也都在豐富我們的企業文化。我們是一個有機的企業,一個自己會增長的企業。企業文化我認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萬事求源。不論是每個員工對自己的要求,還是公司對每個員工的要求,都是非常嚴格的,不會只顧大面上的東西,只顧結果,不管過程,也不是隻顧他能幹什麼,不顧他能想什麼,不顧他的知識素質、思想素質,這是對人。我覺得對物呢?更突出一些,我們希望物能影響人,那就是產品要做得好,只有產品做得好,每一個員工才覺得自己是神聖的。我們要將這家企業做好,車間、辦公設備、生產工具、設備,包括我們的地毯、牆壁,我們能見到的一切東西都是完整的,給人的感覺永遠都像新的一樣。我們希望這些東西能影響到每個人的工作習慣。有人說遠大真漂亮,企業形象做得特別好,怪不得遠大在外面影響這麼大。其實他們不知道遠大做企業形象的出發點跟大多數人的意識是不一樣的,我們希望企業的每一個方面,包括內在的,一些看不見的東西,都非常嚴格。原因是什麼?就是要讓我們每一個員工的所見所聞都會對他的工作產生正面影響,尤其是在製造領域裏對質量要求非常苛刻的工作養成一種良好的習慣,對所有的物件我們都要求非常嚴,希望以此來影響我們的員工,因爲人是萬物之源。萬事求源,我們講究制度,一切從制度着手,一切最終又歸結到制度。一切事情在做的過程中又可以修正我們的制度。我們希望不僅僅現在做得好,而且這種好要在有制度、有記錄的情況下持續下去,不論是新人還是老員工都可以遵循一個固定的標準達到工作質量要求。制度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不會重複犯錯,在某些事情上有約束性,在某個環節,某個時段,對某一些大腦不會想事的人確實會有些約束。但從整體來看,制度對企業對人的促進作用真是太大了,應該說是整個企業的基礎。爲什麼人類總是在進步?有人說制度限制創造力,什麼東西都會有負面影響,會不會有一點限制與阻礙?會有。會不會擔擱一點時間?會,但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就是知識,知識在企業裏所能夠體現出來的,所能遺傳下去的不就是制度嗎?遠大企業文化的第一個特點就是萬事求源。

遠大企業文化的第二個特點是恪守信用。這個事情現在談得比較少,我記得在我們小時候談得非常多。我不敢肯定,但我的感覺現在總體上看信用已經非常少了。我記得在我母親那個年代,在人們做生意的時候,那時候都是託收,信譽度非常好。現在沒有了,現在到處是三角債。儘管新的經濟形式、現代化的經濟形式、市場型的經濟形態都已經非常廣泛了,但糟糕的是,現在的人們好像不重視信譽,或者沒有把信譽當做一個基本的東西。所謂的三角債、債轉股,不就是還錢還不上來,最後就轉成股份了嘛。我見過許多人大言不慚地談這個問題,說只要能貸到款就什麼都有了。我說你什麼都沒有了,你如果貸了款不還的話,或者你賒了人家的貨品不付款的話,你的信譽就沒有了。我從1984年起做生意,人家就覺得我可信,第一筆貸給我5萬,第二筆貸給我17萬,我記得很清楚,這是我們最早的兩筆貸款。1994年我們從科委貸過一筆款,後來從銀行貸了一筆款,一共是2筆,都是兩三個月時間,1995年以後我們就再沒有貸過一分錢的款了。另一方面,我們對我們的供應商也是一樣的,遠大不欠任何供應商一分錢。這種情況現在比較少,像遠大這麼大的名氣,要賒什麼東西,或者將某一筆款拖它幾個月、一年兩年的,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我們從沒有這樣做,這就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至於我們的用戶,當然我們也要求他跟我們講信譽,在比較混亂的市場經濟時代裏,我們對用戶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怎麼苛刻呢?百分之百付清我們的款才發貨,我們到哪裏都是這樣。我們沒有三角債,我們在這個行業裏應該說是有口皆碑的。用戶不欠我們的,我們不欠供應商的,當然我們更不欠銀行的,不欠政府的。還有一種信譽也特別重要,就是企業和員工之間的信譽關係。企業對員工的任何承諾都一定要如期地兌現。在我們這裏很簡單,我們所有經濟上的承諾或收入福利方面的承諾,遠大給員工的總是比我們承諾的高得多。我在這裏可以告訴大家,我們員工的基本工資大約還不到他收入的一半。我們特別要求員工對公司也講信用,我們在合同上寫明不論因什麼原因離開公司3年內不得到同行業公司工作。確實到現在也沒有員工到同行業去工作,不論在營銷方面還是在技術方面,沒有人去同行業工作,沒有人給我們任何的競爭造成不良影響。我知道現在新的市場行業裏面,經常會有一羣骨幹一起跳槽到競爭對手那裏的情況,然後在這個企業裏沒有做多長時間又到另一家企業去了。不管怎麼樣,這種情況是不應該發生的,不應該產生這樣信譽上的問題。如果沒有信譽了,這個社會還有什麼呢?什麼都沒有,所有人的尊嚴,所有經濟活動,我覺得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我們特別注重恪守信譽。

第三條是獨創。這裏面可能有我們考慮到的競爭因素,要獨創我們纔有競爭力,此外也有自尊心的原因。我們認爲事情是我們自己幹出來的,從技術的胚胎到技術的成品一直到最後在這個領域裏的所有影響,都是我們創建的。有一次我遇到一個臺灣人,他說他們的機牀賣到全世界去了,早先是意大利後來是德國。我說我不相信你的機牀技術有這麼高。他說,我的技術是德國的。我說,那你說話的聲音可以低一點,這沒什麼值得驕傲的。但是現在這種情況很多,完完全全照抄別人的東西,家電行業這種情況就更普遍了。不論是從日本過來還是從歐洲過來,總之如果是一個講究尊嚴的企業,不要覺得太自豪,你不是獨創的,不能說我引進消化,然後我又追趕,我就值得自豪。但是遠大的技術值得自豪,遠大沒有引進過別人的技術。我們最早看過一些原理性的書籍,日本有一個叫高田秋一談的一些原理性的東西。從第一臺到最後一臺我們沒有照抄人家的,我們很多東西都是反其結構、反其原理來做。這種創新是我們的尊嚴,除了我們考慮到應該以創新來獲得市場,應該以創新來獲得持續的競爭力以外,我覺得企業家的尊嚴特別重要。我們的創新很大程度上是由自己的尊嚴帶來的,我們認爲這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就好像普通老百姓說這個兒子是我生的,就像我們大學裏的教授說這個學生是我教的。我們覺得這家企業這個產品是我們從頭開始做的,我們一步步將它做成這樣的,我們就覺得自豪。如果人有這種榮譽感的話,我覺得成就事業的機會要大得多,工作的興趣和熱情也要高得多,整個工作過程中人道的東西也就更多一些。你不應僅僅是爲了生存而工作,你有時候是爲了尊嚴而工作,你有時候是爲了興趣而工作,其實這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我認爲在任何一個工業領域、技術領域或商品領域,如果是以照抄照搬爲引進技術的形態都不是最值得推崇的。遠大的這種崇尚獨創的企業文化使得我們企業裏的員工自我滿足更多了,同時確保了企業獨有的競爭力,而且是持續的。

我還有一點比較怪,就是成爲了中國惟一擁有噴氣公務飛機的人,這種觀念也是一種創新。誰會想到一家企業會花那麼多錢買飛機,甚至於要勞那麼多神去運作飛機呢?沒有人想過。我們1996年12月買了1架,1997年1月份買了第2架,1997年秋天到的貨。

從那以後,我天天想,國內會不會有其他企業買飛機。後來海爾買了一架,去年買的。這種創新的觀念我不知是好是壞,總之我們這種對時間的價值觀跟一般的企業肯定是不一樣的。買飛機4年以來我從來沒有坐過民航飛機。我們是湖南省繳稅最多的企業,不是說我們贏利最多,但我們有種觀念是對的,我們從來沒有想過要去避稅,我們認爲任何付出都會得到回報,所以堅持按章納稅,從來不取巧。在機械行業我們是人均納稅最高的,每個人的納稅額都是十幾萬。我們只有1 000多人,卻在空調行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最高,前幾年一直在評,我們總是第一名;此外,我們連續6年沒有貸款。我覺得這就是結果,由於我們確實在很多方面做得比較好,我們儘自己的全力,因此遠大在中國中央空調領域的佔有率幾年來一直都是第一。從1996年開始我們在全球的直燃機市場佔有率也一直是第一,這就是結果;我還是要講一句話,我們是個很年輕的企業,是個很小的企業,在空調行業我們很大,但就全中國的產業界來說我們是小企業,就全世界的產業界、企業來說我們還是嬰兒還是兒童,確實還有很多路要走,還有很多東西要學。我希望等一下有機會我們還可以探討企業怎樣完善、怎樣進步的問題,我在這裏說企業這樣好、那樣好,不是認爲企業沒有進步的必要了,我們還早得很呢!一切纔剛剛開幕。

最後一個問題,由於我確實意識到了我們的問題,意識到了一切纔剛剛開幕,確實意識到我們應該做得更好一些,因此,我每天都不滿足,我每天都覺得我的時間不夠用,很像我十三四歲的時候,我有幾個同學畫畫畫得很好,比我要好,他們讀高二,我讀初一,我就總覺得我要超過他們,最後超過了。我的感覺就是我的時間總是不夠用,總是沒有達到某一企業的高度,一種階段的高度,達到某一個贏利指標,達到某一個銷售額,達到某一種佔有率。像我們今年的兩大戰略,一個是家用燃氣中央空調,一個是市場全球化。每一天都感到太大的壓力,也就是我講的,我總是在一種非常高的負荷下工作。好在我的興趣很好,情緒很好,也很能吃,從來不得病, 13年沒吃過一粒藥。所以我能每天熬夜到天亮,所以我說我是在透支明天,我總是將明天當做今天在用,我總是在天亮的時候想着今天過完了,其實這是人家一天的開始。我總覺得今天不夠用,不夠用,不夠用,我總是將明天的時間拿來用,或者別人放假我就高興,“五·一”節要放7天假,這7天我可以賺回來,我可以比別人超7天。

總有這樣的感覺,總是在透支,總是在過分地消耗自己的精力。好不好呢?我沒有感覺到任何的不好。我確實還有一些壞習慣,有時候真是不注意自己的基本飲食。我有時候可以一天不吃,兩天可以不睡,但是也沒有顯得特別的老,也沒有顯得記憶力特別的不好。我原來的記憶力特別好,什麼都記得住,我現在記不住常識性的東西,電話號碼我是永遠也記不住的,我覺得重要的信息我還是能留住,篩下來,所以這也是一種健康的狀況。思維也好,外觀也好,我覺得我還是很好。所以說萬事求源,到最後,事業的一切在於你的付出,如果說遠大有今天,我的付出,我們公司員工的付出,都是加倍的付出。在我們那裏,晚上都是燈火通明的,好多人都在加倍努力地工作。如果說遠大有什麼奇蹟,遠大的奇蹟就是遠大的員工,包括我在內,每一個人的努力。如果遠大有什麼背景,遠大的背景就是我們大家的身體都很好,沒有任何社會背景,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就是我們有比較好的心態,全力以赴地投入我們的事業。

我講完了,謝謝大家!

(編者注:本文是2001年張躍在同濟大學發表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