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600字精選三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600字精選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W 次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600字精選三篇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600字精選三篇

導語:《萬曆十五年》是以鋪敘方式爲主的紀傳體,書中記載了發生在這一年的許多看似無關的事情,這看起來是個偶然,但是通過這些事和人,又表明明朝的衰亡冥冥之中早已註定,無法避免。下面是由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這本書的讀後感,以供大家需要!

《萬曆十五年》讀後感600字精選三篇

【第一篇】

將《萬曆十五年》最後一頁書合上,內心的波動並未就此而平靜。也許是與我所認知的明朝不相符,亦或是訝異於皇帝對制肘於文官集團。有太多出乎意料但也勾起了我求真的渴望,也推動着我看完了它。

明朝在體制上實施中央集權,其精神上的支柱爲道德,管理方法則依靠文牘以文官集 團爲支柱。在社會上提倡誠信與和諧,但總而言之,道德至高無上,他不僅可以知道行政,而且可以代替行政。而正是明朝的官員敢於用禮儀道德束縛皇帝,對皇帝形成了制肘,同時也體現了皇帝對於這些文官的依賴。文官權力的膨脹帶來的是皇帝的無奈,而萬曆則是最典型的例子。以至於曾經打算一番作爲的他也不得不以消極抵抗來應對,即老子所謂的“無爲”。

文中以少量的筆墨描述正德皇帝,一個沒有對傳統屈服,我行我素,毫不爲臣僚的批評所所動搖的一個皇帝。然而從側面看出在這樣的制度和社會下,連皇帝都深感束縛,他的子民又何談自由呢?且皇帝權力的實施又需以道德爲基礎,以《四書》爲標準,皇帝的創造力被加以束縛,制度無法創新,無法適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註定了朝代被更替的結局。同時又不免令人感受到儒家文化對整個中國封建社會的影響。或者說對整個中華民族的影響。它教人禮儀,待人以“仁”,以道德爲高標,且深入人心。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正反兩面,儒家思想也不例外。一方面,官員們能夠以同一標準來執行事務,而避免了觀念不同導致的秩序的混亂。但另一方面,人們的思維定勢扼制了人們所特俱的創造力,凡是越過“道德界限”的,則視爲違反了原則,應當“剔除”在外。

在此書中,也看到了延續至今的問題,即官官相護,官員腐朽,每出現重大事件,支持派和反對派便彼此展開攻勢,不過是爲了私利。可笑的是,提倡誠信的官員們又仍然執行“常例”,向百姓加收稅額,甚至搜刮民財,也許今日不至於此,但也不過是換了一種方式罷了。存在如此的官員,社會也難以“正着走”。而在每一個“一己私利”的做官的人中,倘若有創造者,革新的願望也難以實現。古人言:“學而優則仕”,然而成爲“仕”在如今也不過是對自己與家族圖利,已少有什麼有志青年。消極地想,假如有一天做官的機會擺在我面前,我恐怕也不會去做,因爲我無法保證自己能夠成爲一名清官,但至少能夠讓社會少一個同流合污的人,當然這也只針對於我,旁人若是有幸成爲並堅守本分,這自然是一件好事。

對於傳統文化,自然不能一棒子打死,故需“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時代在進步,我們應當成爲富有創造力的青年,與時俱進,讓社會岡氣不斷改善,官員們恪守本分,心胸寬闊。讓“活躍”成爲社會主流。

【第二篇】

真正擊中我的不在萬曆十五年這一年裏發生的天翻地覆,而是書上的那一幅定陵地宮後殿的照片,萬曆皇帝--朱翊鈞這一生是不“得志”的,生前的他從來沒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而當他長眠於地宮,他心愛的女人,唯一懂得,並把他當成“人”的人,並沒能長眠在他的身旁。

巍嚴的紫禁城,那長長的雲龍階石上雕的張牙舞爪的飛龍總能使老百姓們明白皇帝不容置疑的決策。而在後人看來,至高無上的皇帝手握所有人的命運,手裏的權力是旁人不敢想象的,卻不想,那硃紅的宮牆卻是萬曆皇帝永遠的牢籠[]。

因爲他是萬曆,很小就被他的父親隆慶皇帝封爲皇太子,學習經書、書法、歷史,而在他登基以後,又跟以往的皇家習俗一樣,一種無形的距離就存在於太后和皇帝之間,母親這一詞在他的生活中便不復存在了。

因爲他是萬曆,偌大的後宮之中,唯一把他當“人”看的皇貴妃鄭氏所生的兒子常詢,萬曆皇帝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思立他爲太子。他的臣下,即所有的文官卻基本沒有贊同的。古人所尊崇的儒家思想從來沒有允許過,廢長立幼衆人懂得應禁止的。每個人都有私情,但在所有人都看重的龍椅上,皇帝的私情是絕不被允許的。

萬曆是皇帝,卻不得不走他不願意走的那條路,他所有的行爲都不得不沿着羣臣給他指明的軌道走,在他是皇帝的這一條道上,他完全沒有自己的自由,這個大明王朝早已成熟,不再是新的,它需要的是皇帝的墨守成規,完全無私情,這怎麼可能?皇帝從來都是人,但當他成爲皇帝的那一刻起,天下所有人卻以神的標準要求皇帝,萬曆的一生,一開始就是悲劇。

瞭解他之後,更多的是感慨,他是皇帝,卻被迫成爲儒家思想的祭品。好人和壞人的標準並不是以一個人做的所有事符合道德準則,則稱他爲好人,所做的所有事違反道德準則而稱他爲壞人。好人是他所做的事更多地符合道德標準。好人有私情,有貪慾,最清廉的官員亦是如此,但萬曆皇帝所有的一舉一動都被放大,羣臣在放大鏡中尋找任何一個小細節是否都符合他們所公認的準則。這本應是對的,是我們認同的明君,符合人民的意願,這樣的朱翊鈞早已缺失了本來深入骨髓的人情味兒,消極,帶着復仇意味地漠視他的所有臣下,滿溢着他的苦衷。

因爲他是萬曆皇帝,一個帝王的出生,註定不平凡和不自由,更何況在制度早已定下,不容任何人改變的時候。萬曆皇帝雖然知道早在幾百年前他早已逝去,但願你能在九泉之下真的能有本該屬於你的自由。

【第三篇】

統治我們這個龐大帝國(明朝),專靠嚴刑峻法是不可能的,其祕訣在於運用倫理道德的力量使卑下者服從尊上,女人聽男人的吩咐,而未受教育的愚民則以讀書識字的人作爲楷模。而這一切都需要朝廷以自身的行動爲天下作出表率。[1]所以在當時,皇帝和他的大臣,經常以莊嚴美觀的形式舉行各式各樣的禮儀。在這些儀式中,皇帝的許多行爲都具有象徵意義。而其他人都相信這種象徵,決心以行動來使其成爲現實。

作爲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萬曆也曾經在其兩位母親和首輔張居正的影響下立志勵精圖治,即使他已經厭倦了那些重複的事件和不變的禮儀,他仍然強打精神參加這些儀式,努力去實現“禮”使人們建立對禮的信任。他接受文官們給他設立的規範,即使這些阻礙着他的個性自由發展。他很難離開皇宮,更不用說是微服出巡,甚至是御駕親征,儘管他可能有軍事才能。然而,在張居正死後不久的反張運動讓萬曆見識到文官的“陰陽”兩面:表面滿口仁義道德,(當然也有一些確實堅持原則的官員,例如海瑞,但這畢竟是少數。)暗中爲自己牟利。例如張居正,他滿口節儉,但事實上他的生活極其奢侈。他擁有許多珠寶玩好和書畫名跡,還蓄養了許多絕色佳人。這讓萬曆感到傷心和憤怒。要知道,他雖然貴爲九五之尊,但是卻沒有錢賞賜給宮女,只能記錄在冊,等到以後有錢之後再兌現。從此之後,他對道德失去了信心,也沒有興趣再參與那些儀式了,再做出實現“禮”的表率了,他的消極怠工也促使了人們尤其是官員把自己陰的一面表現出來,也就是貪污腐敗更爲猖獗。

以前一直以爲傳統社會的皇帝可以爲所欲爲,呼風喚雨。看過《萬曆十五年》才根本改變了我的看法,皇帝不過是整套制度系統當中的一個角色,並且受整套系統的壓抑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