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讀書名言 > 讀傷仲永有感精選五篇

讀傷仲永有感精選五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1W 次

讀傷仲永有感精選五篇

讀傷仲永有感精選五篇

導語:《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這裏本站的小編爲大家整理了五篇傷仲永的讀後感,希望你們喜歡。

讀傷仲永有感精選五篇

讀後感一:

《傷仲永》是宋代着名文學家王安石的一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五歲就能作詩的神童——方仲永由於沒有經過後天的教育和學習而成爲一個平庸的人的故事。

我認爲方仲永之所以會從神童變得平庸,一是因爲他父親爲了蠅頭小利,天天帶着他去拜訪鄉親而不讓他學習;二是因爲方仲永自己也沒有主動要求學習,從而成爲一事無成的凡夫俗子。

讀了《傷仲永》這篇文章,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是所有的天才都能成爲人才,不努力學習的天才只會變得平庸。人能不能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成功來源於耐心和勤奮。要取得進步,就應該勤奮地學習。如果一個天才不接受後天的教育,就只能是原地踏步;而別人卻都在努力奮鬥,不斷進步,最終肯定會超過他。古今中外的成功者,哪一個不是經歷勤奮的學習纔得到成就,纔得到世人的讚揚和敬佩的呢?天才比普通人要優秀很多,只要好好教育、學習,就能成爲人才。而生爲普通人也沒必要自卑,通過後天的努力,也一樣可以成爲有用的人才。

勤學是成功必不可少的前提。我一定要從現在做起,努力、勤奮地學習,爭取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讀後感二:

是誰最先發出“救救孩子”的吶喊?也許你認爲是魯迅。其實不然。真正率先吶喊“救救孩子”的是王安石。《傷仲永》就是最有力的鐵證!

《傷仲永》講述了一個天才兒童因爲不學習而淪落成一個凡人的故事。即五歲能詩的方仲永,天資聰明。可他出了名後,其父不再讓他學習,就帶他去全縣各處題詩掙錢。因方仲永沒有再學習,最後一事無成。本是一個天資過人、聰明非凡的神童,卻因沒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而泯滅了。多麼令人深省、令人無限惋惜的故事呀。它給予人們的啓示頗多: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努力,是成功的基本;人的先天才能和後天教育與成才的關係;對泯滅人才環境的批評......但我卻只對其中家長、社會的責任感興趣!即家長、社會必須給孩子創造條件,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文末更是引人深思:有天賦的人沒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尚且淪爲常人,那麼本身天賦一般,且又沒接受後天教育的人,那不是連普通人都不如了嗎?

文中,仲永的爸爸固然“愚昧”。爲了貪圖眼前小利,把兒子本應大展宏圖,一片光明的前程斷送了。回顧現實,人們往往爲了追求經濟效益而冷落了孩子,忽視了對孩子的關心、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也就應運而生),從而誤了孩子!對於“留守兒童”,家長不便管理,監護人因種種原因而無法管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何必操那份閒心的旁邊人更是無心管理。紛繁複雜的當今社會,很多時候,學校的教育顯得蒼白無力。因此,“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越來越嚴重,影響了孩子們的健康成長!從這個意義上講,政府、社會,“留守兒童”的家長,不知不覺中就扮演了“仲永”爸爸的角色!

孩子,既是祖國的未來,也是我們的希望。無論天才或庸才,都應該接受良好的後天教育。這樣,“仲永”的悲劇纔不會重演!爲了我們的未來,爲了我們的希望,我們決不能再扮演仲永爸爸的角色!讓我們擰成一股繩,都來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出謀劃策;都來關心、管理、教育身邊的一切孩子!爲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晴空!

關愛、管理、教育孩子,人人有責!

決不能讓“仲永”的悲劇重演!

全社會的人都來救救孩子!

讀後感三:

最近讀了王安石的名篇《傷仲永》。這篇文章講了一個故事:江西金溪縣有個叫方仲永的小孩,聰穎過人,5歲時就能寫出好詩。方仲永的父親就天天帶着他去別人家炫耀,但是卻沒有注意讓方仲永進一步理解學習教育,結果方仲永的詩才日漸枯竭,十二三歲時寫的詩已不像以前那麼好,又過了七年他就泯然衆人矣,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樣了。 這件事情,揭示了天資與勤奮的關係。 天資和勤奮是一個人獲得成就的重要條件。

好的天資是重要的,天資聰穎的人,只要付出比較少的努力,就能輕易取得普通人要花費很多心力才能取得的成果[]。有天資,再加上後天的努力,就更易實現別人難以實現的夢想。但是,天資好也要努力,如果不努力學習和工作,天資再好也會像方仲永一樣泯然衆人。

《傷仲永》讀後感 天資很重要,但是天才畢竟是少數人。天資差一些就不行嗎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不是天才或天資不夠,即便如此,但是他們也能正常的生活,不少人甚至取得很大的成功。這正是因爲他們笨鳥先飛、憑藉了後天的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無論是牛頓還是愛因斯坦,華羅庚或者是陳景潤,他們小時候都不是什麼神童,但是他們都是科學的巨匠,世人仰慕的先賢,他們最終都取得了巨大成就,所依靠的,就是努力學習、勤奮刻苦……

魯迅曾說過:偉大的成績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例的,愛迪生就是一個適例。愛迪生上小學的時候,考試成績經常是班上的倒數第一,他的老師說他是個不聰明的孩子。但是,他將勤補拙,興趣廣泛,努力工作。他的一生是在不斷創造和發明中度過的。愛迪生每發明一件東西,都經歷了艱苦的過程。就拿發明電燈來說,他差不多花費了2年的時間,每一天工作幾十個小時,試了1600多種材料,最終才製造出能夠亮很久的電燈泡。正是因爲勤奮工作,使得他一生共有約一千項創造發明,成爲世界著名的發明大王,成爲後人尊敬、學習的榜樣,他爲人類社會的禮貌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有人稱讚他是天才,並詢問這位發明大王成功的祕訣時,他答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天資聰穎,並不意味着必須成功;天資平凡,也不必須意味着失敗。一個人,天資再高,如果不勤於學習,必幹不成大事業,甚至養活自己都很困難;相反,一個人即使天資一般,如果勤奮學習,刻苦用功,必出成果。

讀後感四:

記得中學語文課本上有一篇王安石《傷仲永》的文章,該文大意爲一個名叫方仲永的早慧兒童,能夠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四周鄉鄰不禁嘖嘖稱奇。於是方仲永父親每日帶他環謁邑人,不使學,最終方仲永泯然衆人、一事無成,令人們無限惋惜。

方仲永的杯具值得每位教師和家長認真思索。略作分析,我們便不難想見,神童仲永在不斷向世人展示其超羣才華之時,肯定讚譽之聲不絕於耳。誇獎的話語、欽羨的目光,足令這位涉世未深,缺乏自我決定潛力的少年飄飄然迷失方向。因此,方仲永到處炫耀,無心功課,最後追悔莫及,只有徒嘆奈何。

誠然,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誇獎與鼓勵,隻言片語的表揚也許能夠讓孩子獲得肯定和激勵,今後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能夠讓迷茫徘徊的孩子重新揚起自信的風帆。旁人一句經意或不經意的誇讚使得不少名人偉人的生命歷程從此峯迴路轉,精彩迭現。但是,片面誇大褒獎的作用並不科學,是不可取的,君不見即使天資聰穎、稟賦奇佳如仲永者,終日被誇讚的溢美之辭所包圍也難免使才華消失殆盡,更何況諸多普通兒童呢 教育學和心理學指出:人的發展取決於先天條件、環境、教育和個人主觀努力四方面因素的影響。

只有充分發揮四方面的綜合效應纔有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文中仲永的過人天賦自不待言,然而他卻被淹沒於一片讚揚聲中;家長又從根本上忽略了對他實施教育,方仲永本人也沒有真正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於是,仲永十二,不能稱前時之文,成年後已泯然衆人矣,只留下深深的遺憾和無奈。 行文至此,筆者不由得感慨良多,北宋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形象穿透近千年的歷史煙塵,仍然帶給我們這天的教育許多鮮活生動的啓示與思考,不是嗎?

讀後感五:

有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先天的資質,也有大部分人認爲成功來自於後天的學習與積累。

大家一定都知道方仲永吧,他是一個具有先天資質的奇材,五歲就會作詩。但他的父親只認爲他有先天的資質就夠了,不需要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所以不讓他上學。後來,鄉里人全都知道了方仲永是一個天才,於是就請方仲永的父親吃飯或給錢買方仲永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認爲他可以靠方仲永的本事賺錢。於是他就帶着方仲永到各家各戶做客,爲他人寫詩賺錢。後來方仲永長大了,但他的知識並沒有增長,所以他漸漸地變得和常人一樣,後來又漸漸地不如常人了。

由此看來,只有先天的資質是無法成材的,必須要有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才行。

在世界上,靠先天的資質成材的非常少,但是靠後天的學習與積累成材的卻數不勝數:居里夫人、愛因斯坦、華羅庚……因此,有了先天的資質不能驕傲,要在後天的學習和積累上跟出色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