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幸福就是不斷成爲自己的過程,不是討好別人才快樂

幸福就是不斷成爲自己的過程,不是討好別人才快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K 次

有種病叫:討好別人才快樂

幸福就是不斷成爲自己的過程,不是討好別人才快樂

作者:楊熹文

請尊重一個姑娘的努力(neversaynever30)

我在成年後發現自己有個奇怪的習慣:在自己開心之前,一定先保證身邊每一個人是開心的,無論是做什麼還是享用什麼,快樂好像是一種“終於能鬆一口氣”的情緒,並不發自內心,而是首先建立在外界和平的基礎上。

因此我與人的溝通總帶着點討好的性質,並且極度怕引起爭吵,有一段時間更是以病態的方式結交着朋友,爲了一段可能的友誼或愛情,盡全力燃燒自己,明明自己咬牙也捨不得消費的東西,統統可以慷慨地送給別人。儘管對方可能並不需要,然而每當我聽到他們的感謝,就有一種“我完成了使命”的榮耀感。

那種方式沒能給我帶來多少真心的朋友及戀人,我用了好多年才克服這種對待外界的方式,從各處聽來的心理學案例完成了消遣的意義,開始發揮出更多的功效:我開始理解並且相信,人們相當一部分行爲,是“內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那個靠討好別人來獲得快樂的我,原來一直都在延續着童年的處事方式:只有爸媽不吵架的日子(外界平和),我纔可以放心地去快樂,因此我必須做一切討他們歡心的事情,來避免兩人爭吵。

很多朋友都和我有着相似的童年經歷,能夠把成年後的恐懼等行爲追溯到童年的某段經歷。儘管大部分人在嘗試走出來,向身邊朋友傾訴,但是作爲一個曾艱難爬出泥潭的人,我必須很負責任地告訴你,任何痛苦都必須經由自己而得到消解,如果沒有專注內心的力量,而依賴旁人的幫忙,那麼痛苦就無法從源頭得到重新的審視。

普通人學點心理學是件具有拯救意義的事,至少這兩年間讓我學會了面對問題而不是逃避開。有些人表面表現得強大,其實是在掩飾內心的千瘡百孔,每個人都有情緒上的缺陷,只有敢於正視的人才能走向通向心的路途。

我記得大學期間好像相當一部分同學對自己的專業不滿意,很多同學都想去學心理學,我也曾經因爲畢淑敏老師的《女心理師》而幻想自己成爲可爲人答疑解惑的心理專家,後來才發現心理學比想象中深奧太多,這是一門需要不斷去積澱的人生課程。

在我讀過的一些涉及到心理學的書中,大師阿德勒類型的文字實在晦澀,每一章都需要讀上幾遍,反反覆覆地思考。我個人喜歡武志紅老師的文字,他用把很多晦澀的理論“翻譯”成平實的語言,且每個理論都有詳細的案例作分析,讓你一下就可分辨出,自己是否屬於某個病例的範疇。

如果你也感受到自己某種一直以來無法克服的缺陷,和原生家庭有着什麼聯繫,那麼武志紅老師的《爲何家會傷人》會是一本非常適合你的書,這本書會幫助你瞭解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戀愛以及教育下一代的影響,也包含了以下這些重要內容:

爲什麼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中最重要的內容?

爲什麼自由民主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極爲重要?那些被愛上了枷鎖的孩子,成年後在性格上有怎樣的缺陷?

中國式家庭的悲劇根源是什麼?

深受原生家庭影響的人如何避免將不良情緒帶入成年後的生活?

我喜歡看TED視頻,尤其喜歡看大咖“示弱”,一些相當有影響力的人毫不避諱自己曾有的失敗以及掙扎出來的過程,相當具有感染力。我從這些令人崇拜的角色中看到一種力量,人類自身總是帶有這樣那樣的缺陷,走的遠的人都是心理強大的人,能夠衝破來自過去的束縛。

武志紅老師說,“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就是他成爲他自己的過程。每個人只有爲自己而活的時候,纔是最有力量的。”

每個人的一生,最幸福的部分,就是不斷成爲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