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短句 > 經典的句子 > 小米模式分析 重新審視雷軍的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分析 重新審視雷軍的小米模式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小米模式分析 重新審視雷軍的小米模式

小米模式分析 重新審視雷軍的小米模式

大家是否嗅到這樣一種味道,之前小米“百毒不侵”,無論“被黑”與“自黑”都處之泰然,如今產品性價比高地被攻佔後,輿論場稍有風吹草動猶如驚弓之鳥。指責魅族僱傭水軍,芯片點膠的爭議,在微博上炮轟華爲...小米太清楚自己的手機優勢在哪,而正是理解了自家產品哪裏吸引了用戶,競爭對手1799從高往低打震撼業界,小米纔會有有一系列如此強烈的“反應”。一直以來,我們衡量一家硬件企業的標準,是產品力,是技術壁壘。所謂的核心競爭力,就是一種自己有的但別人沒有的“優勢”,這種難以複製的優勢,更多地存在於產品上而不應該是所謂的新思維新模式上。模式容易模仿,核心技術卻不易獲得。不過,隨着小米這幾年火箭式的增長,我們又一次習慣性地將眼光放在了所謂“商業模式”的變革。無論是小米模式,互聯網思維,在今天被大肆吹捧:向全世界的供應鏈廠商開放,整合產業內最優秀的組件,製造出最好的產品;砍掉一切中間渠道,只在線上銷售,將產品成本降到最低,做出最高的性價比;不像其他人鋪開產品線一個勁地去做覆蓋,而選擇做一兩款精品、做爆品,用極致的用戶體驗俘獲粉絲,靠口碑傳播。看起來還真是那麼回事。不過,深圳山寨廠商套用這個理論,不也完全符合?開放採購、做整合,換種說法,是不是可以描述爲缺乏核心競爭力,重要的零部件必須求助於人。有些廠商也向供應鏈廠商採購,比如蘋果,它做整合做設計,還能主導對方而不處於弱勢,是因爲這些組件自己完全有能力進行定製研發,與對方合作纔能有一個平等的姿態。Soc決定一款手機的硬件性能,蘋果就有能力自己設計ARM處理器領域首屈一指的A系列Soc。CMOS感光芯片、ISP對攝像頭成像效果至關重要,iPhone 6就可以開發出集成Pixel Foucs技術的CMOS,獨立的ISP,適配最好的圖像軟件算法,甚至整個iPhone 6的攝像頭模組都是自己重新設計的。蘋果的的確確也是用別人的東西,不過,我只把關有技術含量的,其他不甚重要的組件才採購。我有自己核心的東西,再加上別人的提供的部分組件,因而做出了最好的手機。另外,砍掉一切中間渠道,只在線上銷售,將成本壓到最低,這些難道就是小米手機售價1999,擁有超高性價比的原因?明明是在打性價比的牌,靠價格戰擴大份額,何必扯這麼多冠冕堂皇的理由。雷軍一直向媒體灌輸這樣的觀點,自己是在做生態,專心佈局,暫時不靠硬件賺錢,主要以軟件和服務增值服務來養活自己。但是傳言,2013年光是小米手機的硬件利潤就有40億。庫克早就說了,精細化庫存管理,對供應鏈有強大的控制能力才能真正降低產品成本。靠着互聯網思維,靠着新模式降低了成本的小米手機,爲什麼玩期貨,隱現線上搶購線下門店加價賣的貓膩?小米手機果真打破了一分錢一分貨的定律,賣1999?所謂的新思維新模式,能讓積累爲零的企業脫穎而出,絕無可能!成功的公司都是相似的。商業模式的變革的確能邁向偉大,但前提似乎是你的產品有無法複製的核心競爭力,你的產品,不會因爲一兩個供應鏈廠商的“不配合”而喪失某些優勢。同爲手機制造企業,兩家壟斷了行業90%利潤的公司,蘋果和三星,它們不但沒有“互聯網思維”,不開放,還偏偏奉行垂直整合式的封閉。三星在硬件供應鏈上的封閉:從Note 3到Galaxy S5,許多重要的和不重要的零部件,包括Exyons處理器、Super AMOLED面板,LPDDR 3閃存、1600萬像素ISOCELL影像傳感器、音頻處理芯片、降噪麥克風、揚聲器甚至是塑料,都是三星自家的產品。同樣,蘋果也在硬件上封閉,不過稍有不同:重要部件自主研發或與行業領頭羊合作研發,其它則依賴第三方供應商,不介入生產。比如,A系列芯片是獲得ARM公司最高授權並自己設計的IC,生產交給三星和臺積電。Touch ID的硬件部分、M7協處理器都是自己做出方案,再交給臺灣的IC公司生產。其他重要組件,如果沒有技術積累,就投資行業領頭羊一起研發:包括與索尼合研用在iPhone攝像頭上的CMOS芯片;投資LG研發iPhone專用的IPS屏幕,投資夏普研發的iPad上的IGZO顯示面板,等等。除了硬件上的部分封閉,蘋果更大的封閉是在系統生態上,這可能也是蘋果比三星更賺錢的原因。iOS不像Android那樣需要適用各種各樣的移動設備,iOS只適配自己獨立的硬件體系,沒有Android碎片化的煩惱,流暢、高效、體驗驚人。而極其注重系統生態,嚴格監督審覈上線的App,保證了手機安全。高層次的用戶羣又與開發者利益之間形成了良性發展循環,應用質量因而最高。集合了簡潔、安全、質量最高應用的iOS系統生態,其它廠商無法複製這些優勢,當然也就成爲了Apple建立的最難以突破的封閉“壁壘”。智能手機早就成了一個門檻極低、產品同質化嚴重的產業,在這片競爭激烈的紅海,過去、現在、將來獲得成功的企業,絕不是那些投機取巧的企業,而是那些基礎紮實,早早佈局,在適當時機勇敢變革的企業。對於小米,筆者並不諱言自己不看好,雷軍因地制宜有所“變通”地學蘋果做生態,小米手機、MIUI、小米電視、智能硬件,每一塊佈局看似發力精準,營銷又是“中西合璧”十分接地氣,但是做產品如何呢,你我心知肚明。2014年纔是真正的考驗,小米能否放下奇技淫巧,脫離術的層面而更上一層樓。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