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百度ceo李彥宏談IT行業創業發展

百度ceo李彥宏談IT行業創業發展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百度是中國互聯網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可是在它背後,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卻總讓人覺得有一些神祕感。2013年1月12日,他來到了第三屆“極客公園創新大會”現場,在超過千名產品經理和互聯網從業者面前,闡述了他對技術、產品和整個行業的看法。

百度ceo李彥宏談IT行業創業發展

前面已經分享過《IT創業精英李彥宏教創業者的七招》,下面就來聽聽IT創業者們對話李彥宏的實錄:


Q:過去10年很多人的生活因爲百度而改變了,百度也因此獲得了價值,現在逐漸進入一個新的時代,移動互聯網和智能設備正在普及,對此你是怎麼思考的?在新時代百度怎麼創造價值、獲得價值?

A:百度除了搜索引擎外,也創造了很多新行業,給大家帶來一些新的認識。移動互聯網起來之後,好像很多東西又要重來一遍,有很多新東西出來,讓人興奮和激動。

移動部門是我直接管的,每星期開一次例會,每次我們對一個產品的認識又進了一步,甚至又發生了一次改變。這種狀況只在十幾年前PC互聯網早期時能感覺到,一方面似曾相識,另一方面又覺得擁有這麼多的可能性。十幾年前,我們想居然可以幹這個事,現在想到居然用手機和移動互聯網可以幹這個事。

什麼是最關鍵應用,其實現在大家是沒有定論的。當初,我們三五個人在一起攢個小公司,可現在我們必須做大公司應該和可能做的事情——我們希望把移動互聯網生態圈建得更健康,希望搭出一個好的平臺,讓越來越多有產品夢想、技術夢想的人能做出一些改變世界的產品。比如我們做的雲存儲,各種新應用可以不用再去租服務器,我提供各種環境讓開發者來開發他們想要做的東西。

在這個生態系統當中,如果能找出一些好的應用我們會很高興,如果見證一些應用,也從中獲得一些啓發,甚至獲得一些收益,我覺得百度就起到了應該起的作用。

Q:用平臺的方式跟其他創業者一起推動這件事,然後你們尋找一套生態系統的可運轉模型,那入口呢?是否仍是百度最重要的事?

A:入口還需要,人對信息的需求並沒有發生變化,發生變化的是需求的形式。PC互聯網大家習慣使用鍵盤,在搜索框中輸入關鍵詞,可手機上輸入形式發生了變化,可能是語音、圖像或手勢。但人們對信息的需求,或者說我們用信息、用新的應用滿足用戶需求,仍然是非常根本的。

它們的技術含量非常高,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計算機識別也好,都起碼研究了四五十年,但是過去這些研究其實沒有真正能推到可實用的階段,學術研究和實際產品一直是分離的。

現在技術還不完全,但已經比1年前好了很多。過去1年這些技術發展非常快,語音識別準確率提升的速度比過去15年的總和還多。移動互聯網爆發後,需求強了很多,技術也發生了非常本質的改變。

改變剛開始,再過兩三年這些技術會變得非常實用,然後讓以前無法想象的許多產品成爲現實。我們希望大幅推進技術的演進,創新公司可以想有了這東西他們可以做什麼。

Q:你如何看待“技術”?現在有人覺得互聯網上技術也就這樣了,可能渠道或別的什麼更重要,你覺得技術還是最關鍵要素嗎?

A:當初做百度時,大家看到表面就是個搜索框,其實背後需要的技術很複雜,我們這麼多年,最主要的技術都投入在這方面了。後來百度有云計算,有新的機會,都是當初解決搜索的技術而催生的。靠這些技術我們可以改變很多人的生活,做出優秀的搜索引擎,而今天靠雲技術、圖像識別、視頻技術、自然語言理解,這些又會把移動互聯網推向新的高潮。

對技術的信仰、對技術的追求,這是最根本的。技術創新永遠是滿足用戶需求的最根本動力,公司基業長青的長久保障。

Q:從技術我們談另外一個話題,極客公園我們有過一些討論,關於產品經理要不要懂技術。你對此怎麼看?

A:我覺得產品經理可以懂技術,也可以不懂技術,但要對技術敏感。不管懂不懂技術,產品經理都應該有個信仰:技術永遠不是問題,技術的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我們看到有兩類產品經理,一類以前學計算機的,後來不編程了轉做產品經理;另外一類以前對計算機一竅不通,就是對用戶需求有很強烈的感覺,甚至有些以前是酒吧裏調酒的,有些是做銷售的,但他們能從普通用戶角度思考問題。

早期百度的PM都不是計算機背景的,後來把他們帶出來之後,我發現這是個缺陷——沒有計算機背景,即便你永遠認爲技術不是問題,但由於對技術不是那麼清楚,經常被技術人員嚇回去。有些PM一提想法,技術人員說實現不了或者成本很高、做起來會很慢,可能就不做了。

近幾年公司鼓舞更多學計算機的人轉PM。有些人對終端用戶敏感,有些人對技術敏感,大家合起來才能做優秀的產品。

Q:過去幾年,不管騰訊還是阿里巴巴都在做公司結構的調整,百度在這方面如何思考?

A:我們都面臨同樣的問題,一方面互聯網市場已經非常大了,我們規模很大;另外一方面這個市場又在快速發展,原來的結構可能不適應新的市場了。雖然我的風格不是醞釀很長時間,一下出來一個“突襲”,但本質上是一樣,你要不停調整組織架構,適應新的市場。

每個領域的大公司都面臨這樣的挑戰,體量大了擁有很大平臺,可以做很多事,可由於大導致效率下降。怎樣讓我們做的更好?有了大平臺優勢後,人多了溝通成本就增加了,大家會有不爽的感覺,我在想怎樣在機遇上保證每個人都很有激情、很願意做事,讓這樣的人在大的系統裏被發現、被認可、被提升。

我們有很多這樣的機制,有的就是發現人才的秀場,做的東西不一定將來產生多大影響,但從這些事我能看到你的潛力在哪裏,能讓你到更好的位置發揮。

Q:互聯網中有這樣的說法,說中國創業很難,上面有三座大山(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產品出來以後可能被模仿,你怎麼看待這種事?未來有沒有可能讓創新者以更合理的方式體現他們的價值,而不僅僅總是在強者更強?

A:這點上我的看法可能跟很多人不太一樣。所謂三座大山,如果你想做一個他們已經很擅長做的事並獲得很大成功,這是不合理的。美國也一樣,Facebook之所以起來,不是因爲谷歌沒有模仿,而是因爲谷歌看不上Facebook,覺得也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大學生之間爲了找女朋友做的,也就在學校裏做做。這樣Facebook就起來了。

我相信中國互聯網也是一樣的,你做的東西一定是那些大企業看不上的,所謂創新,就是你認爲是對的、有前途的,但大多數人不認爲有機會。做的東西如果大家都覺得好,就沒什麼意思了,你做好幾年了他還不覺得好,這纔是真正的創新。

而且現在技術的變化不只在軟件和網絡方面,是從最基礎的芯片、各種各樣的硬件一直到最高端的東西都在變化。大學裏學計算機有可能學到的任何一個領域,現在都有各種各樣的創新,都在快速發生變化,抓住其中某些東西可能就能做成很好的事情。比如一些硬件,戴在手腕上的手錶可以測量血糖,我剛纔講到的語音技術等等,都會帶來很多機會。

最後,整理了一下李彥宏關於IT行業創業的經驗

李彥宏創業“三要”:

1.堅持做一件事情,能否堅持理想,是成敗關鍵;

2.做好企業的三個心得:共同使命目標、核心公司文化、高效流程和制度,“想做世界級公司,必須要有世界級流程”;

3.不能以創業或賺錢本身作目標,創業方向可以換,賺錢領域也很多,關鍵是要找到自己持之以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