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哲理故事 > 怎樣培養孩子具有愛心、做一個善良的人(上)

怎樣培養孩子具有愛心、做一個善良的人(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91K 次

怎樣培養孩子具有愛心、做一個善良的人(上)

培養建議一:讓孩子遠離自私自利

不自私就是爲他人着想,一個經常能爲別人着想的人,走到哪裏都是受歡迎的,因爲他不但不會給人帶來麻煩,反而會盡心盡力地幫助別人。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受歡迎、受尊重、受愛戴。那麼,父母就首先把愛心示範給孩子,讓孩子看到該如何愛別人。

林則徐是清朝的政治家,他曾在鴉片戰爭中堅決抵抗西方侵略、維護祖國主權和民族利益,他的民族氣概深受國人的敬仰。他能夠有這樣爲人民爲祖國的大愛之心,源於他父親的薰陶。

怎樣培養孩子具有愛心、做一個善良的人(上)

他的父親林賓日爲人善良,富有愛心,平日以教書維持一家人的生計。雖然父親收入微薄,但每當遇到比自己更困苦的人時,總是慷慨解囊、熱心救助。

有一件事,給小林則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林則徐的三伯父家因貧寒揭不開鍋了,父親把家中僅有的一點米送給自己的三哥,爲此林則徐一家只能忍飢挨餓。父親爲了不讓三哥知道實情後難過,再三叮囑飢腸轆轆的孩子們不要說出去。父親的這一舉動,林則徐銘記在心,從小就樹立了扶弱濟貧的仁愛思想。

如果林父爲自己家庭考慮多一點,爲自己考慮多一點,相信他不會有如此的行爲,更不可能培養出後來的林則徐。平時,父母應對周圍的人多說關心的話;當別人有需要、自己有能力時,請給予及時的幫助;在公共場合,特別是對待老年人和孩子,請表現出慷慨大度,比如:給老年人讓座、幫着扶住電梯的門、客氣地迴應他人的詢問……當父母爲孩子示範出榜樣時,孩子的愛心品質就會漸漸被養成,孩子也會從中體會到:不自私一定比自私更快樂。

培養建議二:別讓孩子在溺愛中喪失愛心

如果孩子時時處處都在爲自己考慮,是不可能想到別人的需要的。而且,孩子考慮自己越多,他索取的心就越強,而付出的心就越微薄。這樣,孩子會生活的很痛苦,因爲他的心情總是處於不滿和抱怨中。“愛心”既然是孩子本能所擁有的,父母就一定要保護好它,別讓孩子在家人的溺愛中變得自私自利。

一位母親對兒子可謂是關愛有加、百依百順。一年夏天,天氣很熱,孩子吵着要吃西瓜,母親就趕忙到菜市場去買,當母親滿頭大汗地回到家時,孩子居然因等待時間太長而發起火說:“媽,怎麼這麼慢,我快渴死了!”

母親看心愛的兒子已經等急了,就趕忙到廚房切瓜,剛切開,母親順手拿起一小塊吃了一口,看看甜不甜。此時,兒子大喊起來說:“誰讓你先吃的,我都快渴死了,誰讓你先吃的?”母親當時就感覺心口被一把鋒利的刀恨恨地扎進來,淚水奪眶而出,沒有想到自己心愛的兒子居然說出這種話。兒子發現母親哭了,就說:“算了,這次就算了,下次不可以。”

當這位母親哭訴兒子的行爲時,殊不知,是她的溺愛讓孩子變得如此冷漠無情。孩子對自己的父母尚且這樣,哪還能指望他對別人付出愛心?母親先吃了西瓜,他就怒火中燒,可想,這孩子是隨時準備着發火的,因此,他的內心也是痛苦的,他父母的感受也不可能是幸福的。

所以,父母在給予孩子的愛心時,一定要有所警覺。首先,要弄清孩子是父母的晚輩,父母對孩子有養育的責任和教育的義務,但這絕不是說要對他百依百順,孩子不是我們該“孝順”的人,父母和孩子角色的顛倒,就會把孩子的愛心磨滅在萌芽裏。

培養建議三:讓孩子學會關愛身邊的人

從孩子小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培養孩子關愛家人的意識。當家裏做好的飯菜、新買的水果,都要讓孩子知道“或飲食,或座走,長者先,幼者後”的道理,並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禮讓長輩,漸漸孩子養成習慣,就不會自私自利地只顧自己的飢飽和喜好。

平日裏,父母要讓孩子多幫家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碗筷、擦桌子、掃地、洗小件的衣服、幫父母端茶倒水……父母千萬不要小看這些平常的小事,如果孩子不間斷地去做,他自然會在付出中體察到他人的需要。那麼,在他人需要的時候付出自己的愛心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