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名言 > 名言警句 > 名言警句及翻譯

名言警句及翻譯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7K 次

1、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譯文)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爲,別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毀壞的因素,別人才毀壞它,國必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別人才討伐它。

名言警句及翻譯

2、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譯文)在路上聽到傳言就到處去傳播,從道德方面來說,是應唾棄的。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譯文)君子團結羣衆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羣衆。

4、故其樂逾繁者,其治逾寡。自此觀之,樂非所以治天下也。(譯文)所以,音樂越繁複,治國的成績越少。因此來看,音樂不是用來治理天下的啊!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譯文)自己身正,即使不下達命令,羣衆也會自覺去做;自身不正,即使下達了命令,羣衆也不會服從。

6、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譯文)溫習舊知識時,能有新收穫,就可以做老師了。

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譯文)君子坦蕩而不驕狂,小人驕狂而不坦蕩。

8、是以其財不足以待兇飢,振孤寡,故國貧而民難治也。(譯文)所以,國家的錢財不足以來應付饑荒,救濟孤兒寡婦,這樣,國家就貧困,百姓就難於治理。

9、性相近也,習相遠也。(譯文)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於環境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別。

10、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爲樂之至於斯也。(譯文)孔子在齊國聽《韶樂》,好長時間吃肉不覺滋味。他說:“沒想到好音樂這樣迷人。

11、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譯文)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纔是君子。

12、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譯文)明智的人不會迷惑,仁愛的人不會憂愁,勇敢的人不會畏懼。

13、是故凡大國之所以不攻小國者,積委多,城郭修,上下調和。(譯文)凡是大國之所以不攻打小國的,必定是由於這個小國糧食充足,城郭修築堅固,上下和諧一心。

1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譯文)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

15、故備者,國之重也;食者,國之寶也;兵者,國之爪也;城者,所以自守也。(譯文)所以,儲備是國家最重要的事;糧食是國家的寶物;武器是國家的利爪;城池是守衛國家的屏障。

16、以其行理也,行理生於染當。(譯文)是因爲他們行事合理,行事合理來自於受到的薰染得當。

17、夫以奢侈之君御好淫僻之民,欲國無亂不可得也。(譯文)以這樣奢侈的國君,去統治那些愛好奢侈的臣民,想要國家不動亂,是不可能的。

1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知道學習不如喜歡學習,喜歡學習不如以學習爲快樂。

19、善無主於心者不留,行莫辯於身者不立。(譯文)一種善行沒有內心的支持就不會長久,一種行爲如果得不到自身的瞭解就無法樹立。

20、故大人之務,將在於衆賢而已。(譯文)所以,掌權者的主要任務,就在於聚集天下的賢良之士罷了。

21、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術也。(譯文)君主所憑藉着驅使臣下的,只有尚賢一種方法;臣下用來侍奉君主的,也只有仁義一條途徑。

22、所信者不忠,所忠者不信。(譯文)信任的人不忠誠,忠誠的人不信任。

23、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譯文)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怎麼就知道後一代不如前一代呢?

24、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譯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種態度是明智的。

25、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譯文)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26、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譯文)士遇見國家危難時能獻出自己的生命,看見有利可得時能考慮是否符合義的要求,祭祀時能想到是否嚴肅恭敬,臨喪的時候想到自己是否哀傷,這樣就可以了。

2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譯文)讀書不深入思考,越學越糊塗;思考不讀書,就危險。

28、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譯文)孔子教學有四項內容:文獻、品行、忠誠、信實。

29、愛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惡人賊人以得禍者亦有矣。(譯文)關愛別人因而得福的人有,而憎惡別人殘害別人因而得禍的人也有啊!

30、近者不親,無務來遠。(譯文)身邊的人都不能親近,就不要希望招徠遠方的人。

31、說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譯文)向諸侯進言,就得輕視他,不要把他高高在上的位置放在眼裏。

32、君子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譯文)君子要使百姓得到恩惠而自已卻無所耗費;使百姓勞作而不使他們怨恨;要追求仁德而不貪圖財利;莊重而不傲慢;威嚴而不兇猛。

33、楚狂接輿歌而過孔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譯文)楚國的狂人接輿唱着歌從孔子的車旁走過,他唱道:“鳳凰啊,鳳凰啊,爲何道德這麼衰弱?過去的事已經無可挽回,未來的事還來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今天的從政者危險呀!

34、故時年歲善,則民仁且良;時年歲惡,則民吝且惡。(譯文)所以,在收成好的年頭,百姓就仁義善良;遇到荒年,那麼百姓也會吝嗇而兇惡。

35、凡天下禍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愛生也,是以仁者非之。(譯文)凡是天下的禍患,掠奪與怨恨,之所以能出現,原因就在於人們不相愛。因此,仁義的人認爲這是不對的。

36、非獨國有染,士亦有染。(譯文)不只是國家有染的問題,對士而言也有受到薰染的問題。

37、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譯文)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談也好,言談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高尚的人必定勇敢,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

38、道不同,不相爲謀。(譯文)主張不同,不能互相商議謀劃。

39、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譯文)學習了而時常溫習,不也喜悅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也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嗎?

40、爵位不高,則民弗敬;蓄祿不厚,則民不信;政令不斷,則民不畏。(譯文)如果爵位不高,那麼人民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祿不重,那麼人民就不會信任他;如果在理事時沒有決斷權那麼人民不會敬畏他。

41、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譯文)君子的過錯好比日蝕月蝕。他犯過錯,人們都看得見;他改正過錯,人們都仰望着他。

42、民無食,則不可事。故食不可不務也,地不可不利也,用不可不節也。(譯文)百姓如果沒有糧食,就不能供君王役使。所以,糧食不可不努力耕種,用度不可不厲行節儉。

43、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譯文)君子有三種事情應引以爲戒:年輕時,血氣還不成熟,要戒除對女色的迷戀;到了壯年,血氣方剛,要戒除與人爭鬥;等到老年,血氣已經衰弱了,要戒除貪得無厭。

44、不義不富,不義不貴,不宜不親,不義不近。(譯文)不義的人不能讓他富裕,不義的人不能讓他顯貴,不義的人不能給他信任,不義的人不使他接近。

45、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譯文)賢能的人,一定是自己先明白了再使人明白;今天的人自己還在糊塗卻硬要叫人明白。

46、故先民以時生財,固本而用財,則財足。(譯文)所以從前的賢君按照農事來生財,鞏固根本並節約用度,財務自然就豐足了。

47、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譯文)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48、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譯文)禍害或者幸福沒有不是自己找來的。

49、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譯文)人無信譽,不知能幹什麼?

50、是以知天欲人相愛相利,而不欲人相惡相賊。(譯文)因此可以知道,天是希望人們互相關愛。互相幫助,而不希望人們互相憎惡。互相殘害的。

51、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譯文)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52、人皆可以爲堯舜關於愛情。(譯文)人人都可以當堯舜這樣的好人。

53、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汝奚不曰: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譯文)葉公問子路:孔子是怎樣的人,子路不回答。你怎麼不說:他這個人啊,發憤時就忘記吃飯,高興起來就忘記了憂愁,竟然連自己衰老了也不知道,如此而矣。

54、不憤不啓、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譯文)不到他苦思冥想時,不去啓發;不到欲說無語時,不去開導。不能舉一例能理解三個類似的問題,就不要再重複教他了。

55、苦於厚作斂於百姓。(譯文)苦於對百姓的橫徵暴斂。

56、季文子三思而後行。(譯文)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

57、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譯文)智慧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智慧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58、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譯文)交朋友時,不依仗自己年紀大,不仗恃自己地位高,不依仗自己兄弟們富貴。

59、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勞殿賞,量功而分祿。(譯文)以德行來排列位次,按官職來處理政事,按照勞績來決定賞賜,衡量功勳二分給俸祿。

60、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譯文)愛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愛;尊敬別人的人,會受到別人尊敬。

61、曾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爲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譯文)士不可以不弘大剛強而有毅力,因爲他責任重大,道路遙遠。把實現仁作爲自己的責任,難道還不重大嗎?奮鬥終身,死而後已,難道路程還不遙遠嗎?

62、故得士則不困,體不勞,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則由得士也。(譯文)因此,得到了士的輔佐,君主謀劃國事就不困難,身體就不勞累,功成名就,美善彰顯二醜惡杜絕,這是得到了賢士的緣故啊!

63、非獨染絲然也,國亦有染。(譯文)不光染絲是這樣,國家也會被染。

64、甯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譯文)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65、士雖有學,而行爲本焉。(譯文)做官雖然講究才學,但還是以品行爲本。

6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譯文)不怕沒人瞭解自己,就怕自己沒有能力。

67、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譯文)君子擔心至死也沒好名聲。

68、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譯文)君子不抱怨天,不責怪人。更多孟子名言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相關文章。

69、故君子力事日強,願欲日逾,設壯日盛。(譯文)所以君子努力做事就會日漸強大,安於嗜慾就日漸苟且,恭敬莊重就日益繁盛。

70、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譯文)三軍可以剝奪主帥,匹夫不可剝奪志向。

71、此聖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務也。(譯文)這是聖王的法則,治理天下的正道,不可不努力去做!

72、是故置本不安者,無務豐末。(譯文)所以,根基樹立不牢的人,不要期望有茂盛的枝葉。

73、故父母。學。君三者,莫可以爲治法。(譯文)所以,父母。老師。國君三者,都不能當作做事的法度。

74、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譯文)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裏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75、事無終始,無務多業。(譯文)辦一件事都不能善始善終,就不要做很多事。

76、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譯文)心這個器官職在思考,思考才能獲得,不思考便不能獲得。

77、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爲,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譯文)天將要把重要的任務加到某人的身上,一定要先苦惱他的心意,勞動他的筋骨,飢餓他的腸胃,窮困他的身子,他的每一行爲總是不如意,這樣便可以震動他的心意,堅韌他的性情,增加他的能力。

78、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譯文)富貴不能亂了我的心,貧賤不能改變我的志向,威武不能屈我的節,這樣才叫做大丈夫。

79、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譯文)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三個方面我做到了哪些呢?

80、朝聞道,夕死可矣。(譯文)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81、舉物而闇,無務博聞。(譯文)舉一個例子尚且不明白,就不要追求見多識廣。

82、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譯文)聽從花言巧語就會喪失自己的美德,小事不忍耐就會攪亂大事情。

8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譯文)君子幫助人取得成績,不促使人陷入失敗。小人相反。

84、因其國家,去其無用,足以倍之。(譯文)而是根據國家的具體情況,去掉那些無益於實用的東西,這就足夠使國家的財利增加一倍了。

85、譬猶使人負劍,而求其壽也。(譯文)就好像讓人伏在劍刃上,而期望他能長壽一樣。

86、親戚不附,無務外交。(譯文)親戚都不歸附,也就不要對外辦交際。

87、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譯文)君子胸懷寬廣,小人憂愁悲傷。

88、君實欲民之衆而惡其寡,當蓄私,不可不節。(譯文)國君若真的希望人民多而不希望人民減少的話,如果要蓄養姬妾,就不能不節制。

89、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譯文)到了寒冷的季節,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90、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譯文)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牆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91、出則無衣也,入則無食也,內續奚無,併爲淫暴,而不可勝禁也。(譯文)出門沒有衣服,進家沒有糧食,內心積有恥辱之感,就會一起來發動暴亂,而且無法禁止。小檻黃花共醉

92、巧言令色,鮮矣仁。(譯文)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93、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譯文)君子吃不追求飽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靈敏,言談謹慎,時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就算好學了。

94、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譯文)不在那個位置上,就不要想那個位置上的事。

9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譯文)人沒有長遠的考慮,必定有眼前的憂愁。

96、今小爲非,則知而非之;大爲非攻國,則不知非,從而譽之,謂之義。(譯文)現在,對於做了很小錯事的人,人們都知道他做錯了並譴責他;對於犯了大的過錯,以至於攻打別的國家的人,人們卻不知道譴責他,反而跟着讚美這種行爲,說這是義。

97、賞賜不能喜,誅罰不能威。(譯文)賞賜並不能讓人歡喜,責罰也不能讓人畏懼。

9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譯文)君子和睦相處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處。

99、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譯文)廣博學習並且堅定自己的志向,懇切地提出問題,多考慮當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0、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譯文)在贍養孝敬自己的長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親緣關係的老人。在撫養教育自己的小輩時不應忘記其他與自己沒有血緣關係的小孩。

101、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譯文)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貪圖小利。只求速度,往往達不到目的;貪圖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102、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譯文)我十五歲立志於學習,三十歲有所建樹,四十歲不遇事困惑,五十理解什麼是天命,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隨心所欲,不超過規矩。

10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譯文)憂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快樂足以使人死亡。

104、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譯文)有錯不改,這纔是真錯。

10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譯文)靈敏又好學,向比自己學問差的人請教時,不覺得沒面子,所以稱爲‘文’。

106、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譯文)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爲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複習了呢?

107、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譯文)名聲不是憑空產生的,讚譽也不會自己增長,只有成就了功業,名聲纔會到來。

108、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譯文)鳥將死時,叫聲都很悲哀;人快死時,說話都很善良。

109、天下之百姓皆上同於天子,而不上同於於天,則菑猶未去也。(譯文)天下的老百姓如果都向上統一於天子,而不向上統一於天的意志,那麼災禍就還沒有完全離去。

110、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譯文)三人走路,必有可作爲我的老師的人。選擇他的優點向他學習,借鑑他的缺點進行自我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