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職場故事 > 創業勵志感悟: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

創業勵志感悟: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7W 次

你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

創業勵志感悟:把自己活成一個創業公司

作者:張良計(資深廣告戰略規劃)

摘自公衆號:張良計(zhangliang_j)

上週我去廣州出差,和阿燦一起吃了頓飯。

她是我以前的同事,一個能力強性子倔的姑娘。許久未見,她已經離開廣告公司和朋友出來一起創業。

比起以前做廣告的時候沒日沒夜的加班,創業更加辛苦。沒離開廣告公司的阿燦每天都要吃四頓飯,三餐加夜宵。現在她一天能準時吃一頓就謝天謝地。

和我說起創業時的艱辛,她付之一笑。曾經被供應商坑,她連夜驅車趕到幾十公里外的工廠去撕逼;迭代的新產品剛上線就Bug 不斷,她一個從未做過技術的人和程序員坐下來一個個排查原因;後臺用戶反映使用體驗不佳,她一條條看留言然後再逐一回復;產品投放初期市場宣傳沒錢,她帶着團隊小夥伴每個週末跑到居民小區搭展臺做推廣。

“以前我只用管好自己手上的客戶,協調不同團隊的成員就行。現在我什麼都要管,什麼都要學。” 她感慨道。

我和她同事的時候,她可是威風八面。多年堅實的客戶管理和服務經驗,讓她在公司裏如魚得水。客戶買她帳,老闆聽她話,合作的團隊都聽她指揮。如果呆在原來的崗位上,再過幾年穩步晉升爲高管,也能成爲人生贏家。“焦慮”這個詞我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會從她的嘴裏說出來。可她和我說,一眼望得到頭的事業和偏安一隅的知識技能讓她越來越感到不安。

“每次開會時看到剛畢業的小鮮肉實習生冒出來一個又一個鬼點子,說出一個又一個我從沒聽過的名詞,我就感到自己正和外面的世界慢慢脫節。”

阿燦不僅一次和我說到這一點。這不僅是簡單的新老交替的問題。近年來互聯網的迅猛發展顛覆了各個行業的認知結構。外部市場環境的急劇變化讓傳統的廣告公司不得不調整自己的業務模式,以順應時代發展的步伐。可船大難掉頭,過去幾十年形成的思維和習慣豈是一朝一夕能夠改變過來的。

這讓我想到最近越來越多的廣告行業高管跳出來自己創業。比如WPP(全球最大的廣告傳播集團) 中國區的CEO 李倩玲女士最近就正式離開了服務多年的集團,投身於自己的創投公司運營。她在一篇採訪裏說道:

“如果我再做一家廣告公司的話,其實比不過WPP旗下的廣告公司,也不會比市場上其他的廣告公司做得更好。現在中國已經有幾十萬家廣告公司了,說實話不缺我這一個。我更應該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做一些和營銷技術相關的投資、管理諮詢工作。”

在這樣的理念下,她和夥伴們一同涉足了移動廣告、大數據分析、社交媒體、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等諸多領域。對於一個傳統廣告人而言,這些都是嶄新的知識疆土,學習成本很高。但如果不逼着自己去了解,掌握和運用這些新知識,被時代拋棄只是時間問題。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凱文凱利認爲,未來不管你在什麼行業,所有的生意都是數據生意。這句話延伸來看,未來任何一個行業的崗位和職業,都要懂得解讀數據。從數據中發現機會,挖掘藍海。這給到我們的啓示是未來不能再用名片上的頭銜來限制自己。現如今跨行業跨領域的思維和技能越來越受到青睞:

產品經理也要懂得市場營銷,你要從產品設計之初就考慮到未來市場推廣的賣點在哪裏;

IT技術也要懂得受衆分析,你要用拿手的代碼爲用戶寫出最人性化的使用體驗;

市場研究也要懂得程序開發,當你面對成千上萬的調研樣本時需要機器幫你處理;

Boy 的好友孫圈圈在《未來,你將不屬於任何一個公司》一文中提到:

“未來公司層級之間的界限、崗位之間的界限,將越來越被打破。這種“無界”的趨勢,使得個人有更多機會選擇自己願意做的事,進而會有更多嶄露頭角的機會。”

我非常同意。每個人在未來都不會屬於任何公司,我們要把自己活成一個公司。這意味着十八般武藝樣樣都要了解和學習。我們要從“做一顆螺絲釘”的思維,轉變爲“做一艘航空母艦”。這也是爲什麼“終身學習者”,“U盤化生存”的概念越來越被推崇。因爲它們才適應了這個時代的發展脈絡。

就像阿燦說她選擇創業,不僅是爲了迎接更多的挑戰,更是爲了重塑自己的知識結構和跨領域技能。假如她依然選擇呆在傳統的廣告公司,拍着內容形式幾十年不變的電視廣告,未來她只能在這個逐漸萎縮的行業裏混吃等死。

因爲與之對應的現實是,如今的市場年輕人成爲消費的主力軍,他們越來越不喜歡看平鋪直敘的品牌廣告。取而代之的是他們喜歡在社交媒體上跟隨意見領袖,崇尚娛樂至死,討厭嚴肅說教,難有品牌忠誠。在這裏機遇和挑戰並存,越快適應變化,越早享受紅利。

很多人覺得如今階級固化,上升通道越來越狹窄。這是因爲思維首先已經固化。如果你把自己活成一個公司,就不會這麼想。

從“螺絲釘”的角度來看待自己的職業生涯,當然上升通道變窄。順着“普通員工-經理-總監-高管” 的單向路徑去看,你只是把自己變成一個越來越高級的螺絲釘。你考慮問題的出發點永遠都是,我爲公司創造了多少價值,老闆應該付給我多少錢。然而這是有上限的,因爲市場對每一個崗位都有一個範圍定價。並且還有一個事實是,你爲之服務的公司說不定哪一天都會被淘汰。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但如果你站在更高維度去思考問題,把自己當成一個公司,情形就完全不同。你首先會考慮的問題是,我的知識和能力能夠幫助解決哪些領域的哪些問題,或者說能夠滿足哪些市場的哪些需求?把自己當做一個創業產品去設計,從個體的角度去審視整個大盤的機會。就像 Boy 之前文章裏提到的,儘量避免充分競爭的市場,而是尋求擁有差異化的、未被滿足的市場。這個時候衡量你價值的就不叫工資,而叫估值。

拿我所在的廣告行業爲例,很多成功轉型的廣告人,都是把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專業技能靈活嫁接到順應時代變化的風口之上。比如前面提到的營銷科技領域的創業投資;再比如最近火熱的《吐槽大會》的總策劃李誕,之前就是奧美廣告的員工。他把在廣告公司學到的文案經驗和專業精神,運用到自己的娛樂節目製作中。這些人都是敏銳地抓住了市場變化的趨勢,然後將自己的經驗、技能和資源投入到更高回報的賽道中去。

所以很多朋友在後臺問我,如何打開自己的職業生涯機會。我的回答都是,首先從職業生涯轉變成創業生涯,把你自己活成一個公司。

因爲你纔是自己最好的創業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