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勵志故事 > 創業故事 > 魯冠球的創業故事,商界名人魯冠球的創業歷程

魯冠球的創業故事,商界名人魯冠球的創業歷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1W 次
魯冠球的創業故事,商界名人魯冠球的創業歷程

魯冠球的創業故事,商界名人魯冠球的創業歷程

魯冠球,1945年1月17日生於浙江省蕭山區寧圍鎮,浙江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黨委書記。1969年7月8日,創立於萬向集團,是國務院120家試點企業集團,國家520戶重點企業之一。1985年被《半月談》評爲全國十大新聞人物。萬向是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第一家進入國務院試點企業集團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鄉鎮企業,第一家產品進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配套生產成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商。2006年萬向投資金融、農業等領域。年營業收入計劃超過260億元。一起回顧魯冠球的創業故事,看看這位中國商界大佬的傳奇人生。15歲輟學,做過鍛工,作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營企業家的傑出代表人物,魯冠球創造了一個在細分領域裏的民族品牌——萬向集團。魯冠球出生在農家,16歲時的理想是當工人。“很簡單的道理,要擺脫貧困。農民真的是面朝黃土背朝天,早上三四點鐘,天矇矇亮就出來種菜,好的賣給城裏人吃,壞的、差的自己吃。晚上,蚊子很多還在外面勞作,就這樣,都富不起來。”“正好有個機會‘大躍進’,城市裏需要工人,我們就去了。一開始14塊錢,還有兩塊衣服費。我幹了3年,工資最高漲到35.5塊,拿了兩個月。”後來就是三年 自然災害,“吃樹皮草根,吃的人都浮腫了,虛胖啊!”魯冠球拍打着自己的手臂,“城裏養不活我們了,現在叫下崗,那時候叫精簡。1961年,全國精簡 2000萬工人,我是其中一個。不想回農村,怎麼辦?當工人三年有了點手藝,開始在農村修自行車、鋼絲車,一個人開始,就是要擺脫貧困。”這種尋求脫貧的個人努力,從新中國成立後就沒有間斷過。“即使在‘文化大革命’那個年代,我們蕭山、紹興照樣也有民營企業存在。”魯冠球說,“那時候都計劃 經濟,私人搞機械要用計劃的電就不行。我搞了6年,搬了7個地方。”這段時間最大的苦悶是“不被承認,沒有被評上先進,拼命幹也沒有什麼榮譽。”辦企業40年,魯冠球從未虧損。萬向也成了第一家上市的鄉鎮企業,第一家進入國務院試點企業集團的鄉鎮企業,第一家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的鄉鎮企業,第一家產品進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配套生產成的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商。“我們幹啊,真的幹!鍛工,切割,調度,把關都是我。後來生病了,筋疲力盡,去醫院看病,自行車都騎不動,廠裏一個員工用自行車載我去。驗血結果出來,醫生以爲我在黃疸指數的指標後加了個零。”如今,68歲的魯冠球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縮影:擺脫貧窮的強烈衝動、隨處可見的機會、吃苦耐勞的民族秉性,這些共同成就了中國經濟的快速崛 起,也讓這個出生於浙江杭州一個邊緣農村的農民之子一躍而成爲隨着改革開放而出現的新中國第一代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家的代表,成爲福布斯中國富豪榜的常客。“人的一生,從生下來一直到生命停止,整個過程都是學習的過程,人生精彩不精彩,關鍵看你怎麼學。人剛生下來的時候都是無知的,人如果不學習就會永遠無知,無知就會做出無恥的事情。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做到老。我現在天天講,我有兩個不夠用,一是感覺時間不夠用,二是感覺知識不夠用。”對於知識,魯冠球曾 說,不管什麼樣的創新,把過去好的用好就是最大、最好的創新,“創新不是憑空創新,離開實際的創新是不行的,一定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創新。”

推薦閱讀:

中國商界大佬的傳奇人生